天天看點

2012-13學年上半學期路由與交換課程設計-題目

課程設計了,昨天忙了一天,終于給搞定了,寫下來給大家看一下,要是那個地方寫的不好或者是錯了,希望大家給我指出來啊,先謝了!嘿嘿!

下面是我整理的文檔,相關的程式,用思科的模拟器-PT(packet tracer)做的,下載下傳下來了務必用這個軟體打開,我現在用的版本是5.3,基本功能已經用不過來了,建議使用!

第一個文檔(實驗書-1):

<b>一、題目:</b><b></b>

<b></b>

簡單企業網的基本建構和配置

<b>二、目的與要求</b><b></b>

1. 目的: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我們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路由交換基礎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必修的專業課,是一門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程,也是理論與實操緊密聯系的課程。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針對實際案例設計自己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從中還可以學到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2. 要求

(1)學會計算機網絡的組建,熟悉網絡建設的全過程,對計算機網絡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2)初步培養學生對網絡裝置的選型、配置、調試能力;

(3)要求學生送出必要的設計文檔;

(4)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b>三、資訊描述</b><b></b>

利用Cisco網絡裝置(路由器和交換機)設計、建構和維護中小型的企業網絡。<b></b>

<b>四、功能描述</b><b></b>

組建和管理一個完整的中小企業網絡,完成以下網絡需求,詳圖見實施方案:

(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對路由器Router0,Router1和Router2設定使能密碼,加密使能密碼,虛拟終端線密碼,并且能夠telnet登入;

(2)使用标準通路控制清單ACL,進行控制,讓左邊的主機可以通路外網,右邊的不能通路。

(3)使用靜态路由,為路由器增加靜态路由指令,讓路由器之間可以互相通路。

(4)對路由器配置RIP協定或者OSPF協定,在路由器Route0和Router1上面運作rip協定或者

ospf協定。

(5)對交換機進行配置(基本配置和路由器一樣),劃分VLAN,四個站點中選兩個作為vlan1,

另外兩個是vlan2。

(6)遠端通路技術的NAT技術(PAT),通過位址轉換,節省IP位址,對内網和外網的IP進行轉換。

(7)使用的ping 指令和診斷指令show 和debug驗證配置效果。

<b>五、解決方案</b><b></b>

1.   寫出網絡需求分析。

2.   設計網絡拓撲圖。

3.   規劃設計有關裝置的各種配置參數。

4.   寫出裝置配置指令代碼。

5.   搭建實際網絡并進行配置,。

6.   完成網絡設計文檔。

<b>六、進度安排</b><b></b>

此次課程設計時間為2周,分3個階段完成:

1、分析設計階段。指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鑽研問題,明确設計要求,找出實作方法,按照需求分析、網絡拓撲結構設計、網絡裝置選擇和裝置詳細配置這幾個步驟進行。(0.5周)

2、組建實體網絡和配置裝置階段:根據設計文檔方案組建實體網絡,然後配置網絡裝置,完成網絡要求的功能。(1周)

3、總結報告和考核階段:總結設計工作,寫網絡設計文檔,并考核。(0.5周)

<b>七、撰寫課程設計報告或課程設計總結</b><b></b>

課程設計報告要求:

課程設計報告包括網絡需求分析、網絡拓撲結構設計、網絡裝置詳細配置、有關網絡測試的步驟和内容等,不符合以上要求者,則本次設計以不及格記。

<b>八、參考資料</b><b></b>

 《交換與路由技術使用教程》、《網絡互連裝置》以及網上相關資料(....略)

第二個文檔(實驗書-2):

<b>軟體學院實踐教學環節實施方案</b><b></b>

填表人:王浩                            填表時間:2012年 11月 15日

實踐環節名稱

網絡互聯裝置基礎課程設計

實 施 時 間

15-16周

實施地點

15号教學樓網絡實驗室

班級

10網絡工程1-6班

學生人數

241

指導老師

王浩,李相海和李恒波

<b>實踐環節性質和目的:</b><b></b>

(1)初步培養學生的網絡設計能力;

(2)初步培養對網絡裝置的選型、配置、調試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網絡能力;

(4)為進一步培養學生進階路由交換能力打下基礎;

<b>實踐環節要求和内容:</b><b></b>

1:對照下圖,按照下面要求1-3,組建和完成一個簡單的網絡,完成以下需求: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212/174015553.png"></a>

(4)使用的ping 指令和診斷指令show 和debug驗證配置效果。

2:對照下圖,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網絡的基本功能: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log.51cto.com/attachment/201212/174044243.png"></a>

(1)對路由器配置RIP協定或者OSPF協定在路由器Route0和Router1上面運作rip協定或者ospf協定。

(2)對交換機進行配置(基本配置和路由器一樣),劃分VLAN,四個站點中選兩個作為vlan1,另外兩個是Vlan2。

(3)遠端通路技術的NAT技術(PAT),通過位址轉換,節省IP位址,對内網和外網的IP進行轉換。

<b>本次課程設計周數:</b><b>2</b><b>周</b><b></b>

<b>進度安排:</b><b></b>

3、總結報告和考核階段:總結設計工作,寫出網絡設計文檔,并進行考核。(0.5周)

<b>實踐要求:</b><b></b>

1. 必須送出網絡設計文檔;

2.網絡拓撲圖一定能準确的反映實際情況;

3.網絡配置内容必須經過具體的測試;

<b>成績考核和評定辦法:</b><b></b>

通過課程設計期間的紀律,并結合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網絡設計文檔和學習态度等綜合考評。成績分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考核标準包括:(1)網絡需求分析的全面性、網絡技術選擇正确性、網絡配置合理性(30%);(2)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20%);(3)總結報告(30%):網絡分析文檔、拓撲圖、位址配置設定表、配置文檔;(4)考勤(20%)

研究室主任(簽字):              系/院教學主任(簽字):              系/院(簽章)

簽字時間:                       簽字時間:

注:(1)指導教師一欄中,責任教師填寫在第一位;(2)每個課程設計每個班級填寫一份。

本文轉自 murongqingqqq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murongqingqqq/108594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