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Q+所帶來的馬太效應

 聖經《新約·馬太福音》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此為“馬太效應”。馬太效應不僅廣泛适用于社會學、金融學、教育學,同樣也符合當今的網際網路現狀。

  如今的網際網路已經日新月異,各種嶄新應用層不出窮,社交網絡異軍突起,團購火熱如日中天,全民微網誌深入人心……這些應用大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全都秉承開放的理念,或推出自己的開放平台,或主張“開放、共赢”的發展政策。在開放大潮不斷推進之際,一些老牌網際網路巨頭也邁出了自己的開放步伐,例如淘寶、百度以及騰訊。尤其是後者,更是大手筆推出了Q+開放平台。

  Q+意味着騰訊用戶端的開放,不僅是騰訊開放戰略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國網際網路開放大潮中一個重要的節點。畢竟,承載着6.47億使用者的QQ用戶端,是騰訊重中之重的核心所在,也是影響和左右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強大力量。Q+的開放,對第三方開發商是商機,他們将與騰訊共享海量使用者群;對QQ使用者來說,可一鍵完成從硬體作業系統向Q+的切換,将開啟另外一個嶄新的網際網路世界;而對那些已經開放或仍舊未開放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Q+是一個示範,也是一個典範。

  圖:Q+實作一鍵切換

  Q+的開放,并不是騰訊的貿然之舉。早在去年3Q大戰之際,騰訊就已經提出“開放轉型”的發展戰略;在過去半年中,騰訊的“開放”步伐從未停止,從騰訊空間到騰訊朋友,再到騰訊微網誌,騰訊一直嘗試推出開放平台,上到與第三方應用開發商的合作,下到使用者體驗,騰訊一直在積澱關于“開放平台”的經驗。而如今,無論經驗、模式還是資源都積累得足夠充分之時,Q+的開放自然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

  Q+的思路和百度框計算理念如出一轍。使用者在百度上搜尋某項應用程式,會直接在百度框内出現内容及位址;而在Q+開放平台,騰訊使用者進行一鍵切換後也可以直接呈現各項網際網路應用。如果說百度框可以讓使用者更加精準的擷取内容的話,那麼Q+将是在精準的基礎上,為使用者打造了一個更加豐富的網際網路世界。是以可以說,Q+的開放也是百度開放的進化版。

  而Q+的開放,必将引發網際網路的馬太效應,越是開放的企業,将獲得更大價值。例如與Q+開放平台對接的第三方應用開發商,将獲得海量使用者資源、極大的商業價值;而那些越是封閉的企業,将很可能與這個開放的時代格格不入,甚至失去盟友,獨自為戰,最後失去自己的使用者而被淘汰。

  開放的将更加開放,開放獲得更多;封閉的将更加封閉,終将被淘汰。

  值得期待的是,未來通過Q+以及AIP借口形式,網友将享有各種各樣的内容:除了線上聊天、内容分享、檔案傳輸、語音視訊等功能外,還包括電子商務、視訊、遊戲、音樂……這是怎樣一個龐大與精彩的網絡世界呢?而這隻是Q+的第一步,未來騰訊還能帶來什麼,隻能更加期待。

本文轉自于明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ayu/569963,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