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對于文物的儲存非常注重,因為稍有不慎,這些珍貴的文物就有可能飛灰湮滅。是以但凡出土的文物全都精心保護。

然而,卻有這麼一件珍貴的文物,重達70噸的鐵牛,在出土後竟然露天而放,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我們以為是專家故意不保護,可是專家竟然說是他們不敢,這是又怎麼回事呢?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網羅天下奇聞,縱覽世間百态。搜尋身邊奇人轶事,探尋異樣鄉野神人,本期子牙童趣轶事奇人錄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這鐵牛到底是何方神聖。

這件珍貴的文物目前在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在20世紀40年代,這裡的河道還沒有完全幹涸,河水偶爾還會沿蒲州西城牆外流過。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根據當地的老人回憶說到,在枯水季的時候,水位非常淺,是以就有一位村民打算來到河裡捉着魚蝦。可是正當他打算起身的時候,腳卻踩到了一個觸感堅硬的東西。原本他以為是什麼危險物,是以就用手摸。

然而這東西過于堅硬,僅僅依靠人力根本無法拽出,是以他就放棄了。可是在河水豐盈的時候,河底的泥沙會随着水流流動,村民的船隻總會在相同的位置被刮傷船底。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當地人也想了很多辦法将這個罪魁禍首拔出,可每次都是無疾而終,後來人們也淡忘了這件事。随着時間的流逝,河床因為洩洪導緻泥沙淤積。後來這個硬物已經被深埋于黃河水面下2米有餘的河灘裡了。

就這樣,人們遺忘了這件事,原本以為它從此就不見天日了,可是沒想到一次工程建設卻讓人們有了新的發現。1988年,由于要修建水利工程,是以請來了很多專家對這裡的地形地貌進行勘測。原本一路暢通無阻,可就在這蒲州城西卻藏着一個驚天的秘密。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專家檢測出,在這位置下面應該存有某種物體,并且存在的年份應該不短。一時間不敢輕易對這裡進行挖掘。當地的村民聽說之後,有一位老人突然想到了那件塵封已久的事情。他告訴大家這裡有一個非常堅硬的東西,很多人很久之前都被紮到過。

更為奇怪的是當時村民想要把它拉出來,于是就拿來了可以承重好幾棟房子的繩子,将它拴在了硬物上面,然後整個村子的人同時使力都無法将它拔出。聽到老人的話後,專家們非常好奇,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是以他們就打算一探究竟,這下大家才知道原來它的身份竟然如此不簡單。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相關人選立刻對這裡進行了挖掘,可是當他們挖到2米深的時候,模模糊糊看到了它的身影,可是竟然有好幾處。此時所有人都覺得事情不簡單,認為這不會是什麼文物,畢竟這樣的事情也有很多。于是他們立刻上報。很快相關部門就派來了考古專家。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大家才将所有的泥土全部清理幹淨,可這時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卻是幾頭大鐵牛。可是這些鐵牛為什麼會被制造呢,它的用途是什麼呢。為了找出事情的真相,專家們每天都在拜訪當地老人的路上。另外,他們還查閱了唐朝的所有資料,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們揭開了這個神秘的面紗。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經過專家仔細研究後才發現這裡竟然是黃河蒲津渡遺址。不僅如此,他們還對這些唐代鐵牛進行測量。

這些鐵牛每尊高約1.9米,長約3米,寬約1.3米,牛尾後面有橫軸,直徑約0.4米,長約2.3米。軸頭有紋飾,各軸不同,分别有連珠飾、菱花、卷草、蓮花等。每隻約重30噸,加上底盤,可達到70噸!

看到這些鐵牛,所有人都非常震驚,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鐵牛竟然還能做得如此精緻。牛的造型還很特别,前腿蹬着,而後腿蹲伏,鋒利的牛角,昂首挺胸。更讓人感到詫異的是牛肚子下面還有6根鐵柱連接配接着。除此之外,還能看到澆鑄痕迹。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當時鐵牛的發現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很多人都在猜想鐵牛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還有人聯系到了神話傳說“寶塔鎮河妖”,于是大家就在議論這些鐵牛或許是河神所化,用來鎮守黃河的水怪。

還有人說這些鐵牛可能是在吃草的時候不小心掉入了河裡,然後水流太大,它們就被水淹死了。于是就沉入河底,逐漸被泥沙掩埋。在經過了長時間的變化之後,這些牛的骸骨就與泥沙逐漸融合在一起,然後就形成了我們眼前的鐵牛。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就如同化石的形成。可是牛天生就是遊泳健将,那麼它又怎麼會輕易被水淹死呢,就算水勢過大也隻會被沖走,更不用說沉入水底了。

是以這些說法顯然隻是無稽之談,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凡事還是要講究證據。雖然這些鐵牛的來曆大家都無從知曉,可是對于考古專家來說卻是非常開心的事情。專家們對于這鐵牛的用途也有了相關研究。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原來在唐朝的時候,這裡是一片大河,出行困難。為了友善老百姓出行,曾在此建立了這座蒲津大橋。當時黃河災害頻發,以至于河面上的浮橋也經常被沖垮。為了穩固橋梁的兩端,在黃河兩岸分别放置了四尊共計重達幾百噸的鐵牛。是以鐵牛原本的作用是固定橋梁。

從這些鐵牛裡我們看到唐朝在水利工程方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同時當時的鑄造工藝也非常精美,到處都展現出工匠高超的鍛造技術。它還有另一方面的作用。牛這種動物對應坤,坤又象征的是土。是以古人們修造大堤正是用土來擋住水,是以黃河鐵牛就代表了百姓們祈求消除水患,平平安安的美好的願望。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我們知道一般的鐵制品在經過長時間的浸泡之後肯定會發生氧化,鏽迹斑斑。可是出土的唐朝鐵牛卻沒有一絲鐵鏽,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後來專家們猜測到之是以在出水的時候就沒有鏽迹,原因就是因為陷入了黃河的淤泥裡,導緻與空氣隔絕,是以才沒有産生氧化反應。

還有就是這四隻鐵牛鑄造已有一千兩百多年的曆史,沉在水底也至少有幾百年,但是被撈上來後依舊栩栩如生,就連身上的花紋都清晰可見。他們猜測到想必古人在鑄造之時就已經考慮到了會生鏽的問題,應該是在上面進行了特殊處理。

70噸黃河鐵牛出水後,竟露天放置不保護?專家:不敢貿然移動

曾經專家們為了保護這鐵牛還特意組成了保護小組,專門研究怎樣去保護鐵牛。可是這些鐵牛非常重,想要全部移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後來專家試圖采取一些保護措施,可是不僅沒有達到保護效果,反而還造成了一點損失。

是以專家們便再也不敢去想辦法保護它,目前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露天放置,不要進行任何的人工幹預。當然這些隻是猜測,至于鐵牛為什麼沒有生鏽,這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隻能等後人揭曉。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就不會錯過更新。請多多點贊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将是我做出更好作品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