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AP生産訂單管理與分析執行個體

這段時間,特别是本人釋出了自己編寫的《SBO 2005B開發與維護助手》軟體之後,很多朋友來函詢問或者讨論SAP中的一些問題。其中一位深圳的從事SAP R3開發的朋友希望同我讨論其項目中生産訂單管理,在此不揣淺見,予以讨論。

問題:在一個生産過程中,生産原料物料為原粉和口水料,比例為8:2(這個比例随着不同的成産品,是不一樣的,但是原料物料清單是确定的),生産的産品為口水料(相對于某類成産品,其重量區間是固定的)和成産品,生産過程中的口水料産品可以即時複用于餘下的生産。那麼,根據一個生産計劃,該怎樣的配置(采購)生産原料物料,進而怎樣的配置生産和人力。

分析:如果所有的産品都是成産品,這個問題要簡單得多,但是現在是生産産品一部分是成産品,一部分是可用于繼續生産的可複用物料。同時,應該考慮到一個生産線可以同時啟動的生産單元(即在一個生産線上可以同時具有單獨生産全過程的生産機關),這将涉及到生産計劃中的原料物料準備。

為此需要建立的資料結構包括:

物料主資料:用于記錄原粉、口水料和成産品的屬性

生産訂單BOM單:生産類型,原料物料代碼、名稱,機關生産單元所需物料數量

生産産品BOM單:生産類型,每單元産品代碼和名稱,每單元産品數量

生産計劃配置清單:生産類型,每班次生産單元數量,每班次每單元人數(可以展開為人力配置清單)

複用産品周期定義:生産類型,物料代碼、名稱,可開始複用輪循數(就是生産的可以服用的産品在生産之後的第幾輪可以投入生産使用)

每單元第一輪産品的生産原料都是必須的,第一輪生産的可以複用産品在生産出來之後的第N輪可以被作為原料使用,同樣的第二輪生産的可以服用的産品在第N+1輪之後可以作為原料使用。那麼需要多少這種可以複用的物料呢?

可複用物料需求數:(m*N + (m>n ? m - n : 0) * (M - N))

原粉之類的全消費物料的需求量為:t*M

生産訂單完成後,可複用物料剩餘數:(m>n ? n*N : (n-m) * (M-N) + n*N )

生産成産品的數量應該是:p*M

其中:m是每輪生産所需要的可以重複使用的物料所需數量,N是可用産品在其生産之後第N輪可以用于生産原料,n是每輪生産的可以重複使用的物料數量,t是每單元每輪生産的所需物料數量,p是每單元每輪生産的成産品數量,M是一共需要生産的每單元輪數。

考慮到一條生産線可以同時啟動c個生産單元,而生産計劃啟動k條生産線,計劃生産X件成産品,于是可以計算出M:

M = ( (X  mod (c*k*p) == 0 ? X / (c*k*p) : celling(X / (c*k*p))  + 1) mod p == 0 ? X  mod (c*k*p) == 0 ? X / (c*k*p) : celling(X / (c*k*p))  + 1) / p : X  mod (c*k*p) == 0 ? X / (c*k*p) : celling(X / (c*k*p))  + 1) / p + 1)

其中 X mod Y表示X除以Y的餘數;celling(X)表示取不大于X的整數值。

綜合上述分析,整個生産計劃為(未經詳細分析,可能存在誤差):

全消費物料需求數:t*M*c*k  - (c*k*M - (X / p==0? X/p : X/p + 1) ) * t 

可複用物料需求數:(m*N + (m>n ? m - n : 0) * (M - N)) * c * k  - (c*k*M - (X / p==0? X/p : X/p + 1) ) * (m>n ? m - n : 0)

可複用物料剩餘數:(m>n ? n*N : (n-m) * (M-N) + n*N ) * c * k  - (c*k*M - (X / p==0? X/p : X/p + 1) ) * n 

成産品數量:p*M* c * k  - (c*k*M - (X / p==0? X/p : X/p + 1))

以上的資料結構和模型,基本上解決了整個生産訂單中的物料需求和生産計劃的分析需要。

人力資源的部署與配置,也可以通過類似的結構進行分析,這個時候如果将人力成本、物料成本、附加費用予以綜合考慮,實際上完成了生産機關日常關心的生産資源規劃和成本分析的基本功能。

本文轉自foresu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foresun/40498,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