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
全國首檔聚焦書法的電視文藝節目《妙墨中國心》自播出之後,收到的各方強烈反響。浙江衛視《妙墨中國心》和浙江之聲《出奇制勝晚高峰》節目聯合推出《楚河說書法》廣播特别節目,旨在圍繞五大書體,以專業和普及兩大角度結合,通過曆朝名人名帖和背後故事,解讀墨下中國心。
今天,楚河專訪西泠印社社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女書法家委員會主席李硯,她将會帶領我們一起了解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牍,隸書始創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觑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說文解字〉中解釋‘隸’的意義是‘附着’,這一意義到今天還在使用,現代漢語中就有‘隸屬’一詞。〈晉書·衛恒傳〉、〈說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是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型。”
其次究竟什麼樣子才叫隸,隸與篆又有什麼樣的嚴格差別?小篆還儲存了象形字的遺意,畫其成物随體诘屈;隸書就更進了一步,用筆畫符号破壞了象形字的結腹,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
小篆和隸書實際上是兩個系統,标志着漢字發展的兩大階段。小篆是象形體古文字的結束,隸書是改象形為筆畫化的新文字的開始。
《張遷碑》及部分拓片賞析

#快問快答
隸書的一萬個為什麼?
1
隸書的考古演變
2
隸書和篆書的差別
03
學習書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04
如何學好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