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如今是一個富強民主的國家,但是在過去的百年多時間裡面,我們也曾備受屈辱,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第二次鴉片戰争,英法聯軍在俄國幫助下攻入了北京城,不但燒殺搶掠,甚至還毀掉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圓明園,其中大量珍貴的文物,流失海外,并且在搶走财寶以後,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大火三日而不息。

中華文明曆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浩劫,有很多曾經參加過這場戰争的英法士兵,在中國掠奪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金銀器玩。英軍上尉約翰遜就是其中一名士兵,在闖進圓明園以後,約翰遜眼睛也綠了,他也沒有想到,這個地方竟然能夠這麼多的寶物,是以他也到處掠奪了不少的珍貴文物,高興的滿載而歸,而在這份清單上,除了不少的金銀器具意外,還有不少的書畫卷軸,然後他帶着這些戰利品回到了英國。
約翰遜并不是十分懂書畫,但是他知道他不懂有人懂,而且說不定這個東西更值錢也說不定,他找到了一個文物專家,在得知了這件東西的來曆以後,這個專家很顯然意識到了,這卷書畫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國寶,但買的不如賣的精,專家故作沉吟說了一句,這畫并不值錢,但是畫上的玉佩值不少錢,可以按照玉的價格收購。
約翰遜也十分高興,歡天喜地的拿着25英鎊走了,這在當時也有應該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專家在拿到這幅畫以後,頓時愛不釋手,而這幅畫在輾轉中被收藏在了大英博物館中,後來随着一些懂行的專家前往觀看以後,才知道這幅畫是有名的《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東晉書畫家顧恺之的佳作,因為有不少的曆代文人都十分的喜歡,是以也有不少的摹本,而唐代和宋代各有一份摹本是比較深得畫中精髓的,而随着後來輾轉,原畫後來不小心遺失了,隻剩下了摹本還流傳在世上。
在這些摹本裡面,就要數唐代摹本最為珍貴,尤其是得到曆代帝王的喜愛,宋代有名的書畫皇帝宋徽宗愛不釋手,還在上面親筆題字,乾隆皇帝更是把他放在枕頭邊上,直到鴉片戰争爆發以後,被約翰遜奪走,好在一個幸運的就是,這幅畫并沒有被毀于戰火,對比原作而言,算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