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是關羽,不是張飛,馬超見了也退避三分,蜀漢最閃亮将星竟是他

魏延是蜀漢僅存的名将,在名将凋零的三國時代中後期一顆最閃亮的将星。

演義中的魏延,令人覺得他生有反骨,留之必反,是真的麼?

魏延智慧和武力在一個什麼程度?

曆史人物不能單純的以好壞來評判,因為單方面的成敗,不代表人品方面的好壞。

是以看待魏延這個人是好還是壞,我們也能以他的曆史事迹客觀分析。?

不是關羽,不是張飛,馬超見了也退避三分,蜀漢最閃亮将星竟是他

封鎮遠将軍

魏延,字文長,出身貧苦,連“寒門”都算不上。

文長出仕的起點,比呂布都遠遠不如,僅僅是個小兵罷了。

後來文長擔任漢中守将,是蜀漢火箭式提拔的将領,當時是“一軍皆驚”。

這種格調,簡直是韓信的翻版。

事實上,文長除了那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據之;偏将十萬之衆至,請為大王吞之”

的豪言壯語外,确實臨危受命,完美地完成了守衛漢中的任務。

早在孔明執掌大權之前,文長就已經活躍在魏蜀邊境戰場上了。

建安二十四年,劉玄德自封為漢中王,将全國的軍事中心定在成都。

這時候,漢中就成了整個蜀漢王國的北大門,極須一位獨當一面的大将,鎮守軍事重鎮。

當時這個大任當屬衆望所歸的張翼德所擔任,可能張翼德也覺得這事兒除了自己沒人能幹。

出人意料的是,劉玄德居然選擇了文長,直接提拔他總督漢中軍事,封鎮遠将軍,領漢中太守。

不是關羽,不是張飛,馬超見了也退避三分,蜀漢最閃亮将星竟是他

這種破格提升讓全軍震驚,其實慧眼識才的劉玄德不僅辨識出文長是個天才,還把他放在了正确的位置。

而他接下來的表現,也确實沒讓劉玄德失望。

文長鎮守漢中的時期正是蜀漢外環的緊急時刻,建安二十四年下半年,關雲長被殺,荊州三郡淪陷。

緊接着,怒不可遏的劉玄德傾全國之兵東征孫權,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

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立刻元氣大傷,陷入了騷動和叛亂中,曹魏随時有可能趁火打劫。

但是由于文長治軍有方、守衛得當,使得曹魏始終不敢窺伺漢中。

可以說,當時的蜀國内憂外困,全靠孔明力挽狂瀾和文長坐鎮邊庭,才将蜀漢從夷陵之敗的深淵中挽救出來。

不是關羽,不是張飛,馬超見了也退避三分,蜀漢最閃亮将星竟是他

封涼州刺史

劉玄德在時,文長是鎮北将軍。

劉玄德死後,孔明在漢中,讓文長總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文長就成了他非常看重的将領,其軍事才能在孔明北伐時,算是出類拔萃。

文長擔任丞相司馬一職,這個職位可是他上級專門為他特設的。

可想而知,文長是有真憑實力令孔明倚重的。?

可以這麼說,文長是蜀漢的頭馬,而郭淮是曹魏的頭馬。

很不幸,郭淮在文長面前居然不堪一擊,魏延之強悍可見一斑。

在第五次北伐中,文長擔任前鋒,所部人馬是最出色的。

後來蜀漢的核心人物孔明死了,蜀國失去了一位國士級别的人物,但是有文長這樣的頂級名将坐鎮漢中,依然讓曹魏耿耿于懷。

曆史上,文長其實和關雲長很像。

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

典型的對士兵好,看不起同僚,是以最後也死在這事兒上。

不是關羽,不是張飛,馬超見了也退避三分,蜀漢最閃亮将星竟是他

魏延在朝野的人望極低,因為自己古怪高傲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就連西涼漢子馬超這種豪情壯志的也要退避三分。

用人之際的蜀漢,出身貧寒、性格孤傲并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當兩個性格同樣有缺陷的人遇到一起時,最終釀成大禍。

其實這雲長這性子也是劉玄德和孔明給慣出來的,孔明死前,密謀退兵,他還倒不樂意了。?

實際上他一直狂傲,蜀漢不是缺了他老人家就不轉,而是玄德、孔明惜才且有容人之量罷了。否則以他老人家日常嘲諷最高統帥的做派,換了曹孟德當家,估計活不過一集。

不是關羽,不是張飛,馬超見了也退避三分,蜀漢最閃亮将星竟是他

蜀漢最後的大将

文長乃蜀漢荊州勢力的最後一人,他的死,代表荊州勢力在與益州勢力的角力中徹底失敗。

這個影響,對蜀漢後期大業來說是很有震撼性的。

劉玄德、孔明曾是文長的堅強後盾,如今他們都不在了,狂風驟雨将至。

此公居然還在做着搶班奪權的夢,殊不知,孔明顯然已預料到文長會作死,但還是冀望萬一,留了條不作死的出路。

然而,奈何他魏文長偏偏就要在作死的崎岖小道上一路狂奔,奈何奈何。

魏文長一統瞎折騰,沒作死北伐大軍,沒作死蜀漢政權。

甚至沒作死自己的部下,隻拉了魏氏三族陪葬,于蜀國利益而言,夫複何求??

本期的曆史知識就講到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點,歡迎文章底部留言,我們下一期再見。

本文由作者曆史風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