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今日正式開館

自2020年9月至今,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發現6個祭祀坑出土文物近萬件,公衆最期待的就是三星堆遺址新出土文物何時與公衆見面。今日(12月18日)下午,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正式開館,金面具、玉琮、撞臉“奧特曼”“諸葛亮”的青銅小人等新出土文物在這裡展出。三星堆博物館文物成列保管部部長餘健介紹:“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文物的修複過程,還能一睹出土文物的風采。”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今日正式開館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

遊客近距離看文物修複

紅星新聞記者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看到,不少遊客前來參觀。遊客們表示參觀文物修複館,就是為了看三星堆新出土的文物。

走進文物保護與修複館,透明的玻璃房間裡,是不同的功能分區,分别是文物儲存區、陶器修複室、玉器修複室、金屬器修複室以及象牙修複室等。

館内還有一些修複成果展陳。包括2021年在3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撞臉“憤怒的小鳥”的陶豬、玉琮等火上熱搜的文物。還有被網友戲稱”奧特曼”“諸葛亮”的青銅小立人,還有銅頭像、玉璋等精品文物。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今日正式開館

▲金面具。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今日正式開館

▲“憤怒的小鳥”款陶豬。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今日正式開館

▲新出土的玉琮。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今日正式開館

▲撞臉“諸葛亮”的青銅小人。

修複室内,身穿白大褂的從業人員正在進行文物整理修複等各項工作。站在透明的玻璃牆外,遊客可以看到修複的全過程。留言闆上,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的“打卡”留言,紛紛贊美三星堆的神秘和古蜀文化的魅力。

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今日正式開館

▲文物修複人員現場展開修複工作。

“有這麼多文物确實有點意外,看文物修複能夠引起一些共鳴,一個是對文物的敬畏,另外一個是對文化的傳承。”來自北京的潘先生介紹,他是第一次近距離看到文物工作者開放式修複文物。“修複文物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修複後的文物讓人感受到華夏文化的精美。”他認為,通過文物修複人員的整理修複,保護了文物的完整性,讓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3-8号祭祀坑新出土文物将展示

來自三星堆博物館的消息,三星堆文物保護修複館位于三星堆文物保護中心,面積約1000平方米,是融文物修複、文物展示、參觀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運用最新的文物保護修複理念、現代化文保設施裝置以及一流的保護修複技術,打造的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保護修複展示一體化工作平台。

館内還設有專門的分析儀器室,配備掃描電鏡、雷射拉曼光譜、X光顔色儀等先進儀器,對文物成分進行檢測分析,進而為文物修複提供科學依據。利用該平台,三星堆博物館還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到這裡來為新出土文物會診,研究出最優的修複方案,并合作開展文物保護修複課題研究。

“文物保護與修複館把展區和文物修複結合在一起,遊客在進入修複館以後,可以近距離看到文物修複的過程,還能一睹出土文物的風采 ”餘健介紹,3-8号祭祀坑新出土文物将在這裡展示,通過多媒體圖文并茂的形式,讓遊客了解三星堆文物修複保護的一些知識,了解文物出土到修複的整個過程。

據介紹,三星堆開放式文物修複館建立了文物儲存區、陶器、玉器、金屬、象牙修複室等,可以對不同類型的文物展開保護與修複。

餘健介紹,三星堆文物保護與修複館主要功能包括:讓觀衆真正走進考古發掘、文物整理、修複等全過程的幕後工作中,普及考古知識、加強觀衆與文化保護的密切關系;實作觀衆與考古、文物修複等工作過程真正的融為一體;活态實景展示、靜态知識展示及沉浸互動相輔相成;參觀線與工作線平行設計,形成觀衆與文物修複工作者實體空間在一起,而技術空間相分離;展示文物修複手段及保護修複裝置,展示文化傳承鮮為人知的背後工作。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編輯 彭疆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