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王閻錫山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後歲月?留下遺囑:不要放聲大哭

從1911年到1949年,閻錫山在山西統治了38個年頭,人稱“山西王”。他是地方軍閥中,少數幾個能與蔣介石抗衡的實力派人物之一。

1949年12月8日,閻錫山跟随蔣介石的步伐,從成都飛往台灣。從登上飛機的那一刻開始,閻錫山的好日子就結束了。

在台灣,閻錫山很快就被邊緣化了。他當了短短幾個月的“行政院院長”,随後就讓給了陳誠,擔任“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這是兩個閑差。閻錫山的住宅,也搬到陽明山旁的菁山上。

山西王閻錫山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後歲月?留下遺囑:不要放聲大哭

現在的陽明山,是著名的風景區,風景秀麗,遊人如織。可在上世紀50年代,這裡就是一片荒山。山上沒有房子,閻錫山隻得自己動手蓋房。

時任閻錫山侍衛的張日明說,“一開始,他們蓋的房子是木闆牆和石棉瓦頂。這些生于山西,長于山西的人哪裡見識過風急雨驟的台風?台風一來,石棉瓦就被吹飛了,他們就接着在屋頂上面鋪草,結果台風又來了,草頂也不見了。”

與在大陸時的風光無限相比,閻錫山在台灣的日子簡直就是另外一個世界。閻錫山在日記中這樣寫他居住的地方:“其地為廢耕之茶園,雜草及胸,道路坎坷,無電燈電話,飲用山泉,距山仔後公路步行三十分鐘,建築茅屋,從事著述,人以‘菁山草蘆’名之。”

這就是說,這裡不但是茅草屋,而且連最起碼的電燈電話都沒有。

無事可做,正好寫書。閻錫山一邊隐居山中,一邊發奮寫書。他在台灣生活了差不多11個年頭,就先後寫了20多本小冊子。其中一本叫《大同之路》,提出“我的展望,是願将本半世紀毀滅的前夕,變為安和人類的開始。人事全在人,隻要有上司世界的資格者,上司安和,全世界即能得到安和。政治與人民亦如同農夫與禾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山西王閻錫山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後歲月?留下遺囑:不要放聲大哭

1960年,閻錫山步入他人生的最後時光。

當年5月10日,閻錫山患氣喘,不久,轉為氣管炎。醫生建議入院治療。這時,台大醫院内科主任蔡錫琴趕到,診斷為急性肺炎合并冠狀動脈硬化性心髒病,病情已十分嚴重。但是閻錫山仍不願住院。

5月23日,閻錫山因感冒引發的肺炎和心髒病,于台灣去世,享年78歲。

閻錫山在死前,給夫人徐竹青留下七條遺囑:

一、喪事宜儉不宜奢;

二、來賓送來的挽聯可收,但不得收挽幛;

三、靈前供無花之花木;

四、死後早日出殡不作久停;

五、不要過于悲痛放聲大哭;

六、墓碑上刻日記第100段和第128段;

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讀他的《補心靈》一遍。

山西王閻錫山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後歲月?留下遺囑:不要放聲大哭

日記第100段和第128段寫的什麼呢?徐竹青把閻錫山的日記打開,找到了第100段和第128段,見上面分别寫着:

“義以為之,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誠之,為做事之順道。多少好事,因禮不周,言不遜,信不孚,緻生障礙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來之事,必有隐情,惟隐情審真不易,審不真必吃其虧。但此等隐情,不會是道理,一定是利害,應根據對方的利害,就現求隐,即可判之。”

閻錫山安葬于陽明山上,墓頂刻有“世界大同”四個大字。不知道是懷念家鄉山西大同,還是寄予世界大同之望?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