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主版本号(24—36個月更新) 次版本号半年左右
二、Lcd 登入ftp的時候切換系統自身的目錄而不是切換所在伺服器的目錄
三、檢視目前語言環境
yum list all |grep fonts-chinese #檢視系統有沒有安裝
yum install fonts-chinese #安裝中文
echo $LANG #檢視目前語言
Export LANG=zh-CN.GBK #輸出全局讓目前語言變為中文
四、linux有二種界面:圖形化和指令行
tty 檢視使用者目前登入所在的終端
X server(圖形控制台)
startx& #啟動圖形化界面
startx -- :1 & #啟動第二個圖形化界面用crtl+alt+F8切換
startx -- :2& #啟動第三個圖形化界面用crtl+alt+F9切換
ctrl+shift+t #在圖形化界面下建立一個新的終端
在圖形化界面下用Alt+F10将 視窗最大化 Alt+F9将 視窗最小化
在linux下用Ctrl+shift+C 複制指令 Ctrl+shift+V粘貼指令
五、Linux裡面指令有兩種
内部指令:使用者登入系統打開的是shell 打指令的時候是shell自帶的
外部指令:不是shell自帶的。顯示在某一個路徑下面的是外部指令
Type cd 檢視是外部指令還是内部指令
六、切換使用者
su :switch user 切換使用者
su [-] user 加上一個-代表切換使用者時shell環境也切換,不加-代表知識切換使用者沒有改變shell環境
普通使用者切換管理者(需要管理者密碼)簡寫——> su -
Sudo passwd 以另外一個使用者執行指令
七、Id 身份辨別
id student 檢視使用者student的使用者群組的id
id –g student 檢視student組的id
id –u student 檢視使用者student的id
id –G student 檢視使用者student所屬的組的id
finger student 檢視使用者的詳細資訊
八、曆史指令
history 顯示曆史指令
history 3 顯示最後三條曆史指令
!! 執行最後一條指令
!-2 執行倒數第二條指令
history -c 清除曆史指令
export HISTCONTROL=ignoreboth 清除曆史指令的以空格開頭的指令和重複的指令
export HISTCONTROL=ignorespace 清除以空格開頭的指令
export HISTCONTROL=ignoredups 清除重複的曆史指令
export HISTCONTROL=ignoreerasedups 擦除以前的重複的指令
Ctrl+R 搜尋曆史指令(最近一次以某個字母開頭的指令)
HISTSIZE=500 改變曆史指令條數(隻對目前生效)
永久生效修改配置檔案 ~/.bash_history 配置HISTSIZE=500
九、指令替換
ls /etc/
^/etc ^/dev 把上一條指令的/etc 換成/dev
Ls –l !$ 調用上一條指令最後的參數
十、文本編輯器
全屏編輯器 nano vim emacs(unix功能強大龐大的)
nano 文本編輯器 純文字處理文本檔案,字元本身沒有任何修飾資訊
nano a.txt 編輯a.txt
行編輯器 sed
———------------—第3——5章——————————————————
一、檢視時間
1、date 檢視目前系統時間
修改系統時間用 date 月日時分年順序修改 date 101008082010把系統時間改為2010年10月10日八點八分
date +%d 顯示日 date +%m 顯示月 顯示年月日 date +%y-%m-%d(或者date –%F)
顯示幾點幾分幾秒 date +%H:%M:%S (或者date +%T)
2、clock 檢視硬體時鐘(bios時間) 和系統時間是不一樣的時間,二個互不影響
hwclock –w 以系統為準 把硬體時間改為跟系統一樣
hwclock –s 以硬體為準 把系統時間改為跟硬體一樣
二 、使用man指令
1、在使用man的時候
往後翻頁 直接空格 往前翻頁b
往後翻行 enter鍵 往前翻行k
2、在使用man的時候預設在man手冊中搜尋 直到找到第一個指令
man 5 date 顯示第五章節的幫助指令
man 5 passwd
3、man中 指令後的 [ ] 非必須的可有可無的 < > 裡面的值可以變的
[-x|-y|-z ] 隻能使用一個參數,多選一
4、man選項
man -f = whatis 簡要介紹這個指令的意思
man –k ls 查詢所有包含ls的指令
三、/usr/local/bin /usr/local/sbin
/sys,僞檔案系統 映射核心
ld.so.conf ld.so.conf.d/*.conf 庫檔案
四、mkdir指令
mkdir -pv m/{n1,n2} 在m下建立n1和h2檔案夾,v是顯示建立的過程
mkdir -pv m/{n1,n2,n3/{y1,y2}/z}
在m下建立n1 n2 n3 在n3下建立y1 y2 在y1 y2下建立z
mkdir {x,y}_{1,2} 一次性建立x_1 x_2 y_1 y_2四個檔案夾
tree m 檢視m檔案夾的結構
五、檔案或目錄的介紹
drxxr-xr-x
-普通檔案
d目錄檔案
l連結檔案
c字元裝置
b塊檔案
s套接檔案
p管道檔案
六、檔案的時間問題
file /etc/fstab 檢視檔案類型
檢視檔案時間資訊 stat a.txt
每個檔案都有三個時間戳
通路時間
修改時間(改變檔案内容)
改變時間(改變檔案屬性,檔案大小,檔案權限)
檔案内容改變屬性一定改變
touch
-a access time 更改目前時間 cat一下檔案 檔案時間就會改變
-m modify time
-t 指定年月日 touch -m -t 199010101010 a.txt
stat a.txt
七、使用者群組的存放位置
1、uid --&gt; /etc/passwd #使用者存放位置
password /etc/shadow #使用者密碼的存放位置
gid--&gt; /etc/group #組存放的位置
/etc/gshadow #組密碼存放的位置
2、使用者賬号
類别:管理者 系統使用者 普通使用者
root 管理者
1--499 #系統使用者id
500<uid<60000 #普通使用者id
3、組:分為三類
私有組和公共組 其他
基本組(主組)和附加組(額外組)
八、檔案權限問題
rwx三個權限 (r-read w-write x-execute 執行)
1、對檔案來說
r 可以cat less
w 可以編輯檔案内容
x 檔案是腳本或者可執行檔案,可以執行
2、對于目錄來說
r 可以用ls
w 可以在這個目錄建立檔案夾
x 可以cd 進去 ls -l
3、改變檔案或檔案夾權限
chmod 777
chmod u=rw a.txt
chmod u-x a.txt
rw-r--rw- redhat redhat a.txt 全局可寫
某一個使用者對檔案通路權限是先看屬主-屬組-其他
4、改變檔案的屬組屬主
chown chgrp
chown username:grpname filename
chown username.grpname filename
chgrp grpname filename #改變檔案的屬組
chown --reference=src dst
以某一個檔案權限為準則 改變另一個目錄的權限
chmod --reference=src dst
本文轉自 張玉坡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fighter/46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