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一個農村老太的故事,她向來行事低調為人樸素,但認識她的都知道,老太原來是一名戰士!
事情還得從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說起。
那段時期,在日軍全面侵華之際,中華大地上瞬間湧現出了無數英雄兒女,他們抛頭顱,灑熱血,為了國家勇敢與小鬼子作戰到底。
一、抗戰中女兵數量比你想象得多
其中,在1937年~1945年,女兵的數量也與日增多。
早在北伐時期,國軍就招收了兩百多名女兵,這些女兵最後分為兩個陣營,有的參加了國民黨,有的參加了我黨。
至于在後來,女兵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所有士兵總量的10%,也就是說每100個士兵裡面,就有10個女兵。

國家危難之際,正是缺少兵力的時候,根本不分男的還是女的。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隻要是炎黃子孫,都可以參加到這場拯救民族危亡的自衛反擊戰中。
當時國家正是用人之際,是以那會兒的征兵條件比較寬泛,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進來,而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
根本不像現在這樣刻意限制征兵性别,将很多想當兵的女性拒之門外。
二、這位女兵會國術,戰争中的“女俠淩雲”
我們繼續說,當時這些士兵中,就有這樣一個女兵,她長得非常清秀,但是人高馬大,個子堪比男兒,讓很多小個子自愧不如,她就是著名女兵銀金花。
銀金花1912年出生,家中世代習武,雖然後來搬到了永州,但由于原籍是河南,家族人人個子高,是以銀金花也是大高個,站在隊伍裡,有時候比男兵還要高一個頭。
這種個子,在以“女子弱小”為至理的傳統觀念中,并不被認可。但是在戰争中,女性的這種個子占盡優勢。
可能是由于從小習武的緣故,銀金花的性格更是不卑不亢,骨子裡甚至比男人還要堅韌勇敢。
在很小的時候,銀金花的家族人口衆多。
但在少年時,日本鬼子的到來,打碎了所有人對安逸生活的向往。她曾就親眼目睹過日軍的殘酷。
那個亂世當中,人命如草芥,日本人和瘟神一樣,每到一個城市,那個城市就會雞飛狗跳民不聊生。
在熱武器的開端年代,日軍殘忍到直接拿着各種機槍對同胞進行大掃蕩。
據銀金花回憶,她所在的城市裡,那些喪心病狂的日軍有時候連可憐的老人都不會放過。整個大街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屍體,日軍以殺人為樂,有時候還會競賽殺人。
那些倒在地上的人群中,偶爾有幾個氣息微弱的人在呻吟求救,但是他們也早已到被日軍的炮彈炸得血肉模糊,根本無從救起。
當時,整個浏陽河的水也被血染得通紅,就連河道都被堵住了。
這場景頗有點像魏晉時期五胡亂華時,那八千死屍讓易水斷流的慘烈局面。
這些殘酷的場景,一直讓銀金花記憶猶新。
在27歲的時候,面臨國破家亡,金銀金花毅然決然參加了革命。
其他的女兵都先被安排在了醫護或通信崗位,但是銀金花卻一直被安排在了前線。隻是因為她的個子太過高大,在身高上占盡好處,這也讓銀金花頗有巾帼碾壓須眉的氣勢。
三、一個女人單挑七個日本鬼子,讓大家刮目相看
浏陽河會戰中,銀金花拿着刺刀與日軍拼命時,日軍看到銀金花是一個女人,起了調戲之心。
但是他們沒料到,銀金花的個子早就高出日軍一頭,她本人的戰鬥力也抵過兩個日軍的戰鬥力。
日軍調戲不成,反倒自己被銀金花抓住命脈,一場戰鬥下來,銀金花直接幹掉了七個日軍,引得在場所有戰士們都佩服不已。
但也是在這場戰鬥中,銀金花胳膊受了重傷,頭部也不慎被炮彈劃過,她當場直接昏死過去。
當時由于銀金花的強勢特别嚴重,所有的戰友都為她捏了一把汗,直到三天三夜過後,銀金花才醒了過來。
看慣了生死離别刀光劍影,有的人是越戰越慫,但是銀金花卻越戰越猛。
多年的戰鬥不僅磨練了她頑強的品格,還讓銀金花在戰争中不斷脫穎而出。
1944年,她還以戰鬥班班長的身份參加了那場曠日持久的長沙戰役,這次戰役也是戰争尾期重要戰役之一。
當周圍的戰友不斷倒下去的時候,銀金花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堅定,她一個人扛着機關槍,二話不說就跑去敵人的陣營沖鋒陷陣,敵人都被這個女戰士視死如歸的氣勢給唬住了,紛紛四處潰逃。
戰争過後,銀金花才恢複了正常的生活。1949年,她與丈夫來到了湖南甯遠縣,兩人過上了比較平靜的一段日子。
四、人到晚年,胳膊上的秘密出賣了她
一直以來,銀金花的生活非常低調,她這段在戰争中的往事也不被人們所知道。
直到晚年的時候,因為身體不便,她跑去診所看病。接診的醫生看到老人胳膊上密密麻麻的刀疤和彈孔的痕迹時,醫生突然警覺起來。
要知道普通人的話,根本不會留有炮彈傷疤,敏銳的醫生在察覺到不對勁後,偷偷報了警。
也是因為這次報警,銀金花當初參加戰鬥的峥嵘歲月才逐漸被世人知曉。
村民鄰居都不敢相信,這位我滿頭銀發的老奶奶,竟然是抗戰中的英雄戰士。
老人雖然已是人生暮年,但是她卻精神飽滿,閑暇的時候也不忘拿着拐杖揮舞幾下,行動中頗有幾分當年的軍威神采。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老人在做夢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夢到自己鐵馬冰河的日子。
銀金花晚年喪子,作為母親,她的精神受到了一些打擊,但是作為戰士,她卻依舊樂觀堅強,時常對後人說:“在戰争中,我能夠活下來,已經是老天眷顧。”
老人百歲的時候,當地也立馬為老人申請了高齡補助,有時候也會有志願者上門慰問,向這些老兵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