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處死犯人前,一般選擇秋後或者午時三刻,其中有何道理?

現在有很多古裝的影視劇,雖然有很大一部分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但是從裡面我們還是可以了解到一點古代的知識。封建王朝時期,統治者如果要處死一個犯人都會選一個日子,一般就是秋後問斬或者是午時三刻問斬,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古人要在這兩個時間處死犯人,這裡面又有什麼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古人處死犯人前,一般選擇秋後或者午時三刻,其中有何道理?

古人對于行刑的時間是非常看重的,沒有特别說明的情況下,一般犯人都會放在秋天之後才會處死,西漢時期就有明确的規定行刑的時間一般都是九月到十二月之間,而唐朝則是十月之後。古人為什麼一定要在秋後問斬呢?

其實還是因為古代的老百姓都很迷信,當時科學技術不發達,古人就發明了一套神秘的五行學說,他們把天地分為陰陽兩部分,而且還有相對應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古人認為秋季對應的就是金旺,金代表的是殺伐,可以破壞一切,不管是什麼妖魔鬼怪在這個季節都不會翻起浪花,是以古人認為将死囚在秋後處死是順應天道的行為。

古人處死犯人前,一般選擇秋後或者午時三刻,其中有何道理?

同時古代是一個農耕社會,在春夏季節大家都忙着播種,根本就顧不上來看行刑,這就達不到統治者想要殺一儆百的小國,等到秋冬之後,百姓都閑下來的時候在處死刑犯,很多人一定會來觀看,這樣就可以警告百姓,有利于統治者維護自己的統治。

古人處死犯人前,一般選擇秋後或者午時三刻,其中有何道理?

在真正行刑的時候也會選在午時三刻,古人的計時的方法和我們現代還稍微有一點不同,他們靠着時和刻來計算時辰,古代的一個時辰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兩個小時,我們現在所講的午時一般就是指中午12點,而古人的午時指的是11點到13點之間,午時三刻就是指中午12點。

古人處死犯人前,一般選擇秋後或者午時三刻,其中有何道理?

中午12點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刻,太陽正好懸挂在天空正中央,古人認為這個時刻是一天當中陽氣最重的時刻,一切邪魔妖物在這個時辰都不敢亂來。古人很迷信,他們認為人死後會化作鬼,死刑犯被處死之後就有可能化作鬼繼續作亂,是以古人就選擇在午時三刻行刑,他們認為在陽氣最重的時刻可以抑制那些囚犯的鬼魂,是以就有了午時三刻行刑的做法。

但是現在科技已經越來越發達,大家已經不相信那些東西,是以現在秋後問斬還有午時三刻處死刑犯也就不存在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