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說公有裡,婆說婆有理
2013年,四大銀行降低了支付寶單筆限額。以工行為例,支付寶快捷支付3年以來一直違反銀監會相關規定,中行和農行稱支付寶存在使用者資金安全問題。支付寶自成立以來,每天每月每日成交的金額涉及到的金額不可謂不多的。從國家金融安全的問題上看,支付寶确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金融監管機構。換句話說,它沒有被銀監會監管。
阿裡集團馬雲先生回應說,如果支付寶快捷支付違反銀監會規定已經長達三年之久,銀監會就是知法犯法。還對銀行采取的降低單筆限額一事采取積極回應。馬雲先生的話是不無道理的,官府既然說3年的時間都是違反銀監會規定,那麼銀監會現在站出來就真的是知法犯法了。就像貪官污吏一樣縱容你犯法再要挾你拿出贖金一樣。如果銀行不是這個動機,唯一的解釋隻有是胡亂給支付寶安一個罪名,目的就是限制你發展,而動機就隻有一個,給銀聯擴大市場創造機會,殺雞儆猴。
兩個大佬,誰是最後一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銀聯支付更加代表了傳統線下支付。而支付寶代表了方興未艾的線上支付。2014财年(截至3月31日),支付寶的總支付金額達到了6230億美元,約合38720億元人民币。按照一年365天,日均支付量達106億元人民币。很顯然支付寶快捷支付的生命力之旺盛觸怒了銀聯支付。否則,怎麼會有四大銀行的聯合行動?
銀聯支付雖然背後有發展多年的銀行體系撐腰,但多年來銀行方面一直流于表面,滿足于自己的壟斷地位。是以業務創新能力一直低下,比方說,從網際網路在金融上的應用就遠遠比不了支付寶方面做得好。而支付寶則更具有務實主義精神,更加注重産品創新,更注重給使用者創造便利。比方說創造了餘額寶,娛樂寶,阿裡小微信貸等工具,而這些工具都要比銀行方面做得效果好的多。
最後,為了進一步擴大線上支付市場,支付寶很早就有意識的布局線下。支付寶布局下的二維碼雖然一波三折被束縛手腳。支付寶線下業務的打開,被限制部署POS機轉為聲波支付,乃至研發“空付”技術。第二,打通支付寶與會員卡的客戶資訊共享,各地O2O接入一時間成為風尚。第三是積極籌建阿裡社群銀行,把支付直接挖到銀行牆腳,完成線下支付的閉環。未來,支付寶繼續加大對線下支付的投入,瓜分13億人的錢包市場。
本文轉自于明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ayu/1438396,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