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歇斯底裡式發展
行業的無監管造成了“地雷”隐患的增加。網絡信貸行業處在“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标準、無監管機構”導緻了跑路平台的增加,歸根到底是因為監管機構沒有及時發現風險并出台相關政策。這和政府的政治文化有關:隻有問題出現了,才會引起注意,也隻有問題達到崩潰了的程度時才不得不出台政策。不僅如此,還和監管體制有關。中國的監管體制一直是獨斷的,沒有互相制約機制,專制更多的是造成體制偏弱。這種落後的監管機制是引發“地雷隐患”的真正兇手,他們更應該為此事負責。
面對新興行業,參與者還很不成熟。縱觀任何行業的發展興衰,隻有極少數的參與者能夠比其他參與者更專業、更有遠見、更容易存活下來而占盡半壁江山。網際網路金融也同樣如此,盡管國資、基金、上市公司、銀行大肆進軍,大量投資湧入網貸行業。但大多數人依然處在不成熟的階段。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地雷隐患”問題,一旦引起監管機構不得不監管的時候,他們能否存活下來?沒有經曆過慘痛教訓的參與者是不成熟的,而不成熟的參與者建構的行業必然是脆弱的。
P2P網絡信貸将何去何從
P2P網絡信貸即将迎來第一次意義上的監管。監管将分為三個層次,其一是平台必須智能做中介,不得參與擔保,不得開展受托投資;其二是網絡信貸必須進行第三方托管,資金流動必須受到監管;其三是提高網絡信貸的門檻來提高平台的素質。這些政策實施下來定會起到減小“地雷隐患”的作用嗎?
監管層“撿了芝麻,丢了西瓜”。銀監會做到了減小風險,卻沒有促使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如果不參與競争,不開展受托投資就會限制一些優秀平台的發展能力。提高門檻看似明智,結果卻會加大了對銀行的依賴性,導緻大平台得益,并形成壟斷,進而不利于網絡信貸的發展。
網絡信貸行業的發展壯大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一個行業得到發展需要很多條件,但要它發展放緩卻隻需要很少的不利因素即可。網絡信貸行業的發展壯大将需要更長的時間積累經驗,克服上述困難。需要創新,我相信隻要日益擴大的需求這一優勢存在,p2p行業還會擴張下去,隻是時間要更長一些。
本文轉自于明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hayu/154306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