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業務基礎平台産品的現狀和發展

現在市場上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大量的軟體企業緻力于各色各樣的管理資訊系統的研制、開發以及大量的軟體工程項目,随之而來的則是形形色色、功能各異的軟體産品。但我們不難發現,衆多功能不同的管理資訊應用系統中存在着大量重複性的功能,如組織機構的設定和與之相關聯的業務處理、系統使用者與權限的管理、工作流機制、應用文檔、知識庫和錯誤/消息處理等等,這些幾乎在每個管理資訊應用系統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具有着驚人的相似。

----

軟體行業是一個同複雜性不斷搏鬥的行業,随着軟體規模的不斷擴大,軟體的複雜性呈指數型增長。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使用者對軟體需求的個性化越來越強烈。一個企業在實施管理軟體系統之後一年,甚至半年,市場環境變了,企業規模變了,其管理模式、組織機構、業務流程都要随之改變。管理模式等的變化必然要求企業管理軟體也必須随之變化。無法深度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也使管理軟體的應用滿意度非常之低。是以,軟體行業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降低和控制複雜性,開發滿足企業個性化需要的産品,是赢得市場的唯一法寶。

----業務基礎平台再這個時候浮出水面有其客觀必然性,第一 關鍵需求出現是前提,由于企業管理個性化和持續完善成為競争的基本戰略,管理軟體産業出現了大規模定制的要求。技術條件具備時手段,業務基礎平台的理論研究基本成熟,最關鍵的是,企業工程理論和業務模組化體系已經達到實用水準。

業務基礎平台解決了使用者需求的個性化與軟體産品的通用性之間的沖突,以其快速、靈活、符合個性化的優勢,可以突破中國企業資訊化的障礙,主要表現在:成本降低,個性化深度滿足,可持續擴充。由于障礙的突破,業務基礎平台的進展不僅為軟體平台供應商創造了機會,也為應用軟體商、咨詢公司,行業方案提供商開拓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業務基礎平台完成了業務邏輯與開發技術的分層,但沒有完成業務邏輯與資料邏輯的分層。雖然能解決ERP的開發周期長,靈活性差的問題,卻不能解決分析調研、系統搭建時的交流和決策問題。軟體分析師與資深行業顧問的角色仍不可替代。

       雖然由于訂制的友善,業務基礎平台的業務模型建立要求比ERP要低,但當業務模型的訂制量超過30%時就不如重新構架。這樣目前業務基礎平台的使用基本上還無法脫離訂制階段,隻不過比傳統的訂制項目效率要高得多。

       業務基礎平台的業務模型建立仍然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由于對新技術極其業務模型的不了解,無法象ERP一樣有大量有經驗的咨詢公司的幫助,尚無法象ERP一樣形成完善的産業鍊。

       業務基礎平台平台可以節省大量的程式設計工作量,但無法節省需求分析和調試的時間,而需求分析和調試時間一般需要占到系統實施的30-60%的時間。

業務基礎平台是一種以業務為導向、可快速建構應用系統的軟體平台。它将管理軟體的開發基本技術封裝,進而實作了管理軟體的業務邏輯和開發技術分層,即實作了技術無關性。

    平台能滿足如下要求:首先是速度要求。通過開發工具,軟體商能夠很快地研制出使用者所需要的複雜應用軟體系統。其次是靈活性要求。通過開發工具,軟體商能很友善地滿足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

    技術無關性屏蔽了作業系統、軟體基礎架平台的技術細節,使得應用系統的開發和實施者可以僅關注業務任務,而不必關注其技術的實作。

在業務需求滿足方面,平台以業務模組化或業務元件為基本手段,預置了很多供參考的軟體子產品-業務模型,在業務模型基礎上結合客戶需求直接訂制來實施業務應用系統。訂制功能的實作比ERP的二次開發更加能夠符合客戶個性化要求。

       總之,業務基礎平台的優勢在于形成了高效、靈活的開發工具。缺陷在于由于業務模型的不成熟和實施模式的不成熟。

業務基礎平台特别适合于中小企業和處于快速發展期的企業。其實施方式為:開發平台+元件+需求分析+訂制。

業務基礎平台對管理軟體的發展而言并不是技術的創新,而是模式的創新,它突破了管理軟體開發商固有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可以形成所謂"綠色軟體産業生态鍊",平台供應商可以透過軟體企業之間的合作來完成最終産品的傳遞。這樣,平台供應商将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平台的完善方面。

業務基礎平台提出了軟體系統的可進化性、技術無關性、資料無關性、面向領域架構、大粒度構件--功能群複用、業務對象複用等一系列新的特點。同時,它将管理資訊系統軟體由整體分割為平台開發和二次開發兩個層次,進而較好地解決标準化與個性化之間的沖突。

目前,業務基礎平台尚處于初期群雄并起的階段,最需要的不是吹噓和快速占領市場,也不是快速更新(中國的産品永遠比西方的更新速度快一個數量級),而是需要踏實的做案例,并從案例中不斷總結經驗,細化分析,促進平台的成熟。勾畫出一個架構是容易的,産品化就難得多,對于中國軟體公司來講,尤其如此(中國的技術水準并不差,就是缺産品化能力)。

既然說對于管理軟體,管理比技術最重要,而且管理軟體本身技術要求不高,難點在于業務邏輯複雜,那麼業務基礎平台的成熟就不是靠技術高手,而主要靠需求分析人員,需要需求分析人員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開發的順序。

       電子政務、政府資訊化、企業資訊化是國家資訊化建設總體戰略目标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于軟體構件複用技術的業務基礎平台對于管理資訊系統的高效率、高品質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為實作電子政務、企業資訊化提供了基本架構支撐平台。業務基礎平台,作為目前系統普遍采用的多層體系結構的中間層支援平台,應當提供諸如系統管理、客戶管理、構件管理、工作流機制、系統安全、安全資訊門戶等多種可高度複用的、基礎性的系統服務支援。實作了高度軟體構件複用目标的業務基礎平台為整個管理資訊應用系統的可進化性、靈活性、高可用性、安全性、穩定性以及其他性能名額等提供了基礎保障,将能夠大幅度提高軟體企業的生産力和市場競争能力,減輕企業資訊化應用的建設、開發、維護費用和負擔,更重要的是将能夠大大降低國民經濟資訊化程序的總體成本。目前,國家電子政務、企業資訊化的迅速發展使業務基礎平台呈現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b>      </b>業務基礎平台以其快速,靈活,滿足業務基本需求,為突破中國企業資訊化實作障礙提供了商機。同時,一緻化業務基礎平台充分利用開發工具的靈活性,以快速疊代方式簡化每一步使其可控和可分層,彌補了業務基礎平台在實施方面的不足,将成為新一代通用的管理軟體平台。更加适合于處于快速發展中的中國企業。

       以中國巨大的企業資訊化市場和業務基礎平台的優勢,中國軟體企業将迎來一個光輝的明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