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數位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對DIY比較感興趣,在好久之前我就在想有沒有什麼裝置,能把内置硬碟給“打包”起來、當作移動硬碟使用?後來接觸的數位産品多了,發現真的有該類型的産品,它就是今天的主人公,硬碟盒。
硬碟的分類比較多,如果按照硬碟的尺寸、接口來分,主要有3.5英寸、2.5英寸以及M.2接口的。而如果從硬碟外殼、主要晶片來分,硬碟盒又可以分為價格上的高、中、低三檔。今天跟大家一起體驗的奧睿科硬碟盒,則是屬于M.2接口的中高端NVMe SSD硬碟盒。是以,我們在挑選硬碟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的接口和協定,那奧睿科為例,它支援M.2接口的M-Key協定和B+M-Key協定,換句話來說,奧睿科支援絕大多數的M.2接口NVMe固态硬碟,但不支援M.2接口的SATA固态硬碟。
從奧睿科的定價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屬于一款中高端的硬碟盒,在内外的多個方面可以顯示出它和普通一兩百的硬碟盒有很大的差別,例如我們比較容易感受到的機身外觀方面,初次看到奧睿科時,在外觀設計上你就能感受到它硬核科技風設計風格,其次當你拿起它時會感覺整個硬碟盒很有“分量感”,然後整個機身感覺很硬,一般的磕磕碰碰根本對它産生不了什麼傷害,奧睿科給人的這些觀感和手感都和它采用的鋁合金機身材質有很大的關系。
硬碟盒的機身材質對它有兩方面很重要的影響,一是實體防護,二是散熱效果。奧睿科采用的鋁合金材質首先比較堅固,其次它還經過了噴砂陽極處理,能有效抵禦日常的碰撞磨損。而且硬碟盒的正面還采用了類似于樹葉脈絡的紋理,就是為了人們在握持時能增加摩擦力防止掉落。此外,鋁合金材質還有一大亮點就是散熱效果出色,它除了能讓硬碟盒用起來沒那麼燙手之外,還能使得硬碟在運作時能保持長時間的穩定性,不像塑膠硬碟盒那樣、運作時間一長或高負荷運作就會掉速。
硬碟盒另一占主要成本的則是PCB面闆和主要晶片,尤其是主要晶片,它對硬碟盒的對外輸出速度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奧睿科采用的雙高階主要晶片方案,支援UASP協定、TRM、Smart功能,全面相容雷電4、雷電3,USB4.0,USB3.2、3.1、3.0接口,并标配2根40Gbps的資料線,也就是說奧睿科的對外輸出速度可高達40Gbps。
說了這麼多奧睿科的與衆不同,接下來就輪到了它的安裝和使用了。除了硬碟盒主體之外,奧睿科還配備了螺絲刀*1、螺絲*1、矽膠貼*1、USB A-C資料線*1、USB-C-C資料線*1。
用着贈送的螺絲刀,我們輕而易舉的就打開了奧睿科的外殼,接着把我們這次測試的NVMe SSD對準兩邊的接口放進去,然後再把贈送的矽膠套放到SSD上面,再把後蓋裝上即可。
裝好之後,我們把硬碟盒連到電腦上,準備測試其傳輸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硬碟在硬碟盒上面的速度并不是由單獨某方面決定的,而是由固态硬碟的速度、硬碟盒的速度以及電腦端的接口規範所共同決定的。是以我們想獲得更好的速度體驗,電腦端的接口可以選擇雷電3或4的接口。
有些硬碟在奧睿科上初始使用時,要給它進行分區初始化,在“此電腦-管理-磁盤管理”上選擇目标硬碟,然後把它分區格式化,這樣就可以正式使用了。
本次測試用的NVMe SSD是浦科特的M9P Plus(256GB),測試軟體則是經典的硬碟讀寫測試軟體CDM,奧睿科跑出來的順序讀取速度是3027.63MB/秒、順序寫入速度則是840.85MB/秒,在讀取速度上奧睿科已經非常接近M9P Plus(256GB)官方宣稱的峰值速度。
體驗了奧睿科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奧睿科“貴”也是有它貴的道理,經過多重工藝打磨鋁合金機身外殼,既耐磨防撞、而且散熱效果又好。雙主要晶片則保證了硬碟盒的傳輸速度,其中峰值速度可達40Gbps左右,這個速度比不少移動固态硬碟都要快。是以總的來說,用奧睿科來和閑置的NVMe固态硬碟來組建還是非常不錯的,使用起來既友善,又能享受到内置NVMe的極速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