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除了歸還香港,還有一座城也被歸還,如今富得流油,不是青島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屈辱的曆史,近代的中國政府積貧積弱,内外交困,軍閥們又為了自己的利益連年征戰,導緻百姓民不聊生。列強們趁虛而入,19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連唬帶吓的奪走了中國非常多領土。

詩人聞一多筆下的七子之歌,寫的就是被帝國主義掠走的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七個地方的故事,而這七個地方中,最率先被歸還的是山東的威海衛。

英國除了歸還香港,還有一座城也被歸還,如今富得流油,不是青島

在列強分割中國領土,強迫簽訂不平等條約時,英國作為西方傳統豪強,自然當仁不讓的要分一杯羹。他們很快便打上了威海衛的算盤。

威海衛位于山東半島東北端,瀕臨黃海,洗臉煙台蓬萊,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旅順口勢形成犄角,是一座地理優越的良好港灣。

英國除了歸還香港,還有一座城也被歸還,如今富得流油,不是青島

19世紀末的時候,沙皇俄國和英國是對中國利益最感興趣的列強,1898年俄國強行逼迫清政府租借旅順口和大連灣,這使得沙俄占據了東北的生命線,這讓英國人非常眼紅,他們認為這個舉動為嚴重損害英國利益。

為了“彌補”自己“損失”,英國将艦隊開往山東,在強大的武力恫吓下,1898年,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訂租威海衛專條》,将威海衛一帶割讓英國,這個曾經誕生過亞洲最強北洋海軍的軍港就到了英國人的手裡。

英國除了歸還香港,還有一座城也被歸還,如今富得流油,不是青島

連續丢失旅順口,大連灣和威海衛,通往北京的海陸運輸完全被列強把控,這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就如同一把尖刀直接抵在中國人的喉嚨上。對此雖然滿清統治者卻隻顧自己的利益。

當時雙方的租期定為二十五年,也就是說,在1923年,英國應當無條件把威海衛還給中國。但是落後就要挨打,過了二十五年英國人看見依然是羸弱不堪的中國政府,打起了自己小算盤。

英國除了歸還香港,還有一座城也被歸還,如今富得流油,不是青島

20世紀二十年代,北洋政府曹锟内閣當權,中英雙方就歸還威海衛一事展開了長達濟南的談判,但是快要等到歸還時,曹锟下台,而當時的北洋軍閥忙着内鬥,誰也沒有空去管協定了。

英國自然樂得渾水摸魚啊,但是我國老百姓紛紛看不下去了,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要求歸還威海衛,歸還這個對中國最為重要的貿易進出口。遺憾的是,當時的北京根本沒有話語權,吳佩孚等軍閥忙着直奉大戰,大家也不敢提協定去得罪英國人。

英國除了歸還香港,還有一座城也被歸還,如今富得流油,不是青島

但是随着廣州國民政府革命軍北伐,中國完成統一後,總算有了和英國交涉的底氣,,加上老百姓們都去英國領事館示威,要求撤銷不平等條約,1931年,總算歸還了威海衛,時隔33年,威海衛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英國除了歸還香港,還有一座城也被歸還,如今富得流油,不是青島

現在如今的威海衛,已經改成了威海市,作為一個天生優良的海港,這裡也成了各方投資和貿易的重點,改革開放後,威海市高速發展,使得當地非常富裕和繁榮,這裡的老百姓也過上了非常不錯的日子。而且山東出美女,這裡美女也很多,成了很多人向往的好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