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01 磁盤管理
1. Linux安裝模式下,磁盤分區的選擇
2. 磁盤基本概念
3. 檔案系統
4. 分區管理
3.1 添加新硬碟後管理方式
01 磁盤管理
目錄樹結構(directory tree)
Linux内所有資料都是以檔案的形态來呈現的,整個Linux系統使用的是目錄樹架構,但是檔案資料是放置在磁盤分區槽當中的,Linux系統通過挂載結合目錄樹架構與磁盤内的資料。
檔案系統與目錄樹的關系(挂載)
所謂挂載就是利用一個目錄當成進入點,将磁盤分區槽的資料放置在該目錄下。
由于整個Linux系統最重要的是根目錄,是以根目錄一定需要挂載到某個分區槽的。至于其他的目錄可以依使用者自己需求挂載到不同的分區槽。
distrobutions安裝時,挂載點與磁盤分區的規劃: 安裝系統時要規劃磁盤分區與目錄樹的挂載。在linux安裝的時候提供很多的預設模式來選擇分區方式。
自定義安裝[custom]
A:初次接觸Linux: 隻要分區 [ / ] 及[ swap ]即可
通常初次安裝Linux,都會建議直接以一個最大的分區槽[ / ]來安裝。這樣的好處是,不怕分區錯誤造成無法安裝的困境,例如/usr是Linux的可執行程式及相關的檔案擺放的目錄,是以容量需求蠻大,萬一分區了一塊分區槽給/usr,但是給的不夠大,那麼會造成無法将資料完全寫入的問題,就有可能會無法安裝了。
B: 建議分區的方法:預留一個備用的選擇安裝剩餘磁盤容量
預留的分區槽可以拿來作為備份用,在實際操作可能會發現某些比較重要的檔案值得備份時,就可以使用這個剩餘的容量分區出新的分區槽,并使用來備份重要的配置檔案。這個最大的好處是Linux重新安裝的時候,一些軟體或工具程式可以在硬碟中直接找到,安裝比較便利。
選擇Linux安裝程式提供的預設硬碟分區方式:
會格式化硬碟所有資料。
硬碟和主機系統的兩種接口:
IDE(老式機器上常見接口)
SATA(現在的主流接口)
對IDE的裝置是以hd命名的,第一個IDE裝置是是hda,第二個是hdb
SCSI接口裝置是用sd命名的,第一個裝置是sda,第二個是sdb
一塊新的磁盤,要先分區才能使用
麒麟作業系統采用MBR模式分區,磁盤隻能分為4個主分區。當需要多于4個分區時,可以将磁盤分為3個主分區+1個拓展分區,然後再将拓展分區劃分為N個邏輯分區使用。
作業系統中,負責管理和存儲檔案資訊的軟體機構稱為檔案管理系統(簡稱檔案系統)
檔案系統是作業系統用于明确磁盤或分區上的檔案的方法和資料結構
分區格式化:賦予作業系統所能識别的檔案系統,一般情況下:一個分區配置設定一個檔案系統
一塊磁盤能夠被系統使用需要經過以下步驟:
磁盤分區——>分區格式化(建立檔案系統)——>挂載
麒麟作業系統中經常使用fdisk指令來進行磁盤分區的管理
首先fdisk -l 檢視系統是否有加載硬碟
fdisk -l 待分區的硬碟 例如
注:進入分區操作後,按m有相關指令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