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5年全球資料将瘋狂攀升至163ZB,來自三個方面

由IDC研究、希捷科技贊助的《資料時代2025》白皮書昨天在北京釋出。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全球的資料量将達到163ZB,是目前的10倍;同時,資料的來源以及由資料飙升引起的應用趨勢也會産生變化,這是資料未來的大勢所趨。

IDC進階副總裁David Reinsel現場表示:“資料發展趨勢一直是IDC關注的焦點,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将在未來的世界中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不管是對政府、企業還是個人來講,資料的影響已經遠遠超越我們的預期,就像幾十年前我們沒有想象無人駕駛汽車以及智能機器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并且帶來颠覆性變革一樣,相信不斷變化的資料還将繼續滲透到我們生活中,以更多、更新的方式,影響人類的生活。”

正如David Reinsel所說,過去十年間,我們經曆了從模拟到數字的轉型,資料飙升的背景下,将帶來資料處理能力的挑戰,而抓住資料的來源,是資料分析和利用的一步,根據IDC報告預測,未來163ZB的資料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

1、企業資料中心或者企業雲資料産生的大量核心資料:至2025年核心資料的高于10倍的平均增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量的資料被存儲于私有雲、公有雲以及混合雲中,實作了從終端資料向企業雲資料的轉化。

2、邊緣資料:邊緣資料是相對于核心資料而言的,是指核心資料以外的企業級計算機或裝置,其中包括伺服器機房、小型資料中心等。

3、終端資料:是指網絡邊緣的所有裝置,包括 PC、手機、錄影機、智能汽車、可穿戴裝置,2012年前終端資料增長快速,得益于智能手機以及PC所産生的大量資料,而2012年後,終端資料的增長速度有所減緩,低于10倍平均增速,主要資料來自于安防錄影機等嵌入式裝置。

“資料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資料時代,企業如果在資料挖掘、分析和管理上更勝一籌,就有機會在大資料潮流中把握商機。”希捷科技全球副總裁暨亞太和中國區總裁孫丹表示,企業上司者在面對海量資料的時候,需要按照資料的重要程度進行分析,最終分析提取關鍵資料,給使用者體驗帶來有意義的影響,并且,重視識别和維護這部分關鍵資料,以發揮潛在價值。實際上與大浪淘沙的道理是一樣的。

希捷科技全球副總裁暨亞太和中國區總裁孫丹

具體而言,資料的挖掘能力惠及企業、消費者和各行各業。對于企業來講,海量的資料中蘊藏着無盡的商機,能夠對大資料進行有效擷取、合理分析和妥善利用,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無限空間,也是資料時代企業精準抓住商機的最有效途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無人駕駛汽車以及數字化裝置為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精彩,視訊會議、網上購物和人工智能給消費者帶來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大轉變。曾經推動了企業成功營運的資料,現如今成為了消費者、政府和企業日常各方面順利運作的關鍵要素。從電網和供水系統到醫院、公共交通和道路網絡,實時資料的增長數量、速度和重要性上都顯得極為引人注目。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