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Xeon SP工作站,我卻沒找到第二個CPU插槽?

在Dell Precision 5820 Tower工作站前面闆上,增加了2個Type-C USB 3接口和1個SD卡插槽,另外兩款7820和7920 Tower也是如此。我能說這是從筆記本上學來的嗎?

Type-C的好處大家都清楚,除了不會插反之外,應該就是加強了供電。而對于SD存儲卡,畢竟圖形工作站面對的一大使用者群體是影視工作者,從相機/錄影機中拷東西不用讀卡器還是友善了吧。

PS. 我上次出差就是帶了相機忘帶讀卡器,而新換的筆記本沒了SD讀卡器還沒習慣…

專為工作站而生?Xeon W延續E5-1600定位

5820 Tower是單路CPU工作站,散熱導風罩尺寸比7920Tower小了不少。這一代支援的CPU是LGA-2066的Intel Xeon W(代号Skylake-W,W應該就是工作站的縮寫),用于替代之前的E5-1600系列。

Xeon W最大公布有18核的規格,目前供貨的隻到10核。回顧之前的XeonE5-16xx,與雙路E5-26xx都是LGA-2011封裝,比Core i7和Xeon E3家族支援更多記憶體通道和PCIe lane。從技術上講,單路Xeon E5-16xx機型(如:Precision T5810)很适合需要高帶寬、有時還加多GPU,而不一定都是重度多線程處理的工作站應用環境,其低端型号的頻率又比雙路Xeon E5/SP明顯提高。

如今的Xeon W相當于Core i9的專業版本,沒有追趕Xeon SP LGA-3647的步伐。4通道記憶體、2個全速PCIe 3.0 x16仍然保持對LGA-1155Core、Xeon E3系列的優勢。相對于桌面版本,Xeon W沒有精簡掉2個FMA的AVX-512支援,支援RDIMM和LR-DIMM記憶體是以最大容量可達512GB(Core i9隻支援UDIMM,最大128GB)。

Precision 5820 Tower的CPU散熱器為主動式,有點像我在上一篇中列出的T5810。這種設計使機箱後端那2個風扇不再有必要,因為前面闆的2個風扇也向後移到主機闆旁邊——距離CPU更近了(這裡和7820 Tower機箱應該有共用的設計,請接着往下看)。

這台5820 Tower工作站樣機上還配了一塊特别的網卡,因為它不是普通的1GbE或者10GbE,而是一塊5Gb/s以太網卡。說實話我對此也不夠熟悉,早先聽說帶有這種接口的網絡交換裝置,多是些高速無線接入(路由)之類吧。

Precision 7820 Tower:第二個CPU插哪裡?

上面照片是7820 Tower工作站的前面闆,同樣支援硬碟/SSD熱插拔。Dell新一代工作站的官方命名規則有小調整,而從業人員看來還是習慣了以前的叫法,如T7820:)

2.5 / 3.5英寸的轉換托架,支援SATA SSD必不可少,另外現在的10K、15K高轉速硬碟也都是小尺寸。

7820 Tower工作站的CPU散熱器為被動式,它也像雙路7920Tower那樣在出風口配置了2個排氣風扇。

當我拆開7820 Tower機箱時多少有點發懵,本身結構上接近5820 Tower倒是不奇怪,這台CPU隻标配了一個Xeon SP——而我沒找到第二個CPU的插座??

Dell Precision T7820

由于7820 Tower新品的詳細資料還沒拿到,我找出上一代的T7810做下對比,如上圖,可以看到2顆CPU的位置。由于這款工作站的定位低于79x0,機箱尺寸較小并不強調擴充性,主機闆空間有限,每顆CPU隻設計了4個記憶體插槽,正好把記憶體控制器的通道用滿。

别忘了機箱側闆上還有示意圖,結合這個一看大家就比較清楚了。設計這塊“提升闆”的目的,可能是因為Xeon SP這一代CPU Socket尺寸變大,記憶體通道數增加(怎麼也得把每CPU 6通道都用上吧),為了不增加主機闆尺寸,7820 Tower将CPU1固定在CPU0的上方。

USB 3.1和3.0一回事?Gen2才是10Gb/s

最後再帶大家看一個比較特色的卡。從上面照片來看,應該是1個Type C USB 3、1個Type C USB 3/DP,加上1個标準DP。這裡DisplayPort的用法我還不是特别确定,而USB有必要說一下。

文字資料截自《Precision-5820-Tower-Spec-Sheet》,裡面提到這塊卡是USB 3.1(Gen 2)10Gb/s的速率。另外用于連接配接高速外設的Thunderbolt(雷電)3 PCIe卡也在擴充選件清單裡。

估計是主要的原因,這塊USB 3.1擴充卡隻用了PCIe 3 x1。雖然與40Gb/s速率的雷電接口相比差距較大,但比主機闆PCH晶片組原生的USB 3 5Gb/s還是快了大約1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