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工程師必知的光纖常識

1、 光子產品:常見兩種,GBIC(較大,占單闆空間較大,不友善端口密集部署,早期較多使用),SFP(小巧,友善插撥,便于端口密集部署,目前使用普遍)如下圖:

2、光纖接口類型:常見兩種,SC(大方頭,常用于局方ODF側),LC(小方頭,常用于裝置側)如下圖:

其它的接口類型如下圖:

3、光跳纖:指由于組網的需要,尾纖的兩頭需要不同的接頭時就需要跳纖。常見的有LC/SC。如下圖:

4、 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及對應光接口:單模光纖通常用于長距離傳輸,多模光纖用于短距離傳輸。多模光口的中心波長850nm,單模光口的中心波長通常有兩種,1310nm(用于中距長距傳輸)和1550nm(用于長距超長距傳輸)

5、 工程中的注意事項:

 未使用的光接口要關閉發射端,處于shutdown狀态。

 單模口近距離尾纖互連,要添加衰減量和接口類型都合适的光衰,否則會燒壞接口。光衰如下圖:

 整個光路上的任何部分光纖轉彎半徑不能小于4cm,否則會使用光信号衰減嚴重甚至無法導通。

 未連接配接到光口的尾纖接頭一定要安裝保護帽,防止灰塵附着,下次使用時光路不通。

 正常工作接收光功率小于過載光功率3-5dBm,大于接收靈敏度3-5dBm。

 法蘭盤引入的光功率衰減:每個接插件衰減應該小于0.3dBm。

 光纖距離引入的光功率衰減:每公裡光纖衰減應該小于0.8dBm。

 單模口互連使用單模光纖,多模口互連使用多模光纖。

 無論是路由裝置之間還是路由裝置與傳輸裝置之間,都要求直連口中心波長一緻,不能一端是1310nm、另一端是1550nm。 

6、 工程中的光路打環測試:一個光子產品有兩個接口,使用一對尾纖。Tx(發送口),Rx(接收口)裝置側端口隻要能夠收到對端發過來的光,端口訓示燈就會正常點亮,而不管對端是否收到自己的發光。是以工程中為定位點到點間的導通故障常使用“打環”測試法。

案例:裝置A的G1/0/0光口使用一對尾纖連接配接到局方ODF架,ODF架再使用一對尾纖和裝置B的G1/0/0光口相連。尾纖都連接配接完成後發現兩端光口訓示燈都不亮。排除故障的思路如下:

1) 使用光功率計測試A裝置發送口連接配接尾纖的發光功率,如果沒有發光,檢查裝置接口是否開啟,開啟後仍沒有發光,找一個正常使用的光子產品和尾纖再測試,排除光子產品和尾纖損壞。如果發光正常,在ODF側打環(使用法蘭子產品直接對接A裝置的發送口尾纖和接收口尾纖)如果A裝置的G1/0/0端口訓示燈不亮有可能是接收端口的尾纖有問題,将發送口和接收口的尾纖互換再測試,如果沒有發光證明接收口尾纖損壞,更換再測試。打環測試A裝置G1/0/0端口訓示燈亮起,證明A裝置的G1/0/0接口的收發都正常。

2) 有同樣的方法測試B裝置的G1/0/0接口的收發是否正常。B裝置的G1/0/0接口收發都正常後,再通過ODF将兩裝置的一對纖連接配接起來,如果兩裝置訓示燈都不亮,有可能是兩裝置的收發對應錯誤,将ODF側一對纖互換一下,如果兩裝置端口訓示燈都亮起證明連接配接成功。

3) 注意:如果A裝置打環收發正常,B裝置打環收發也正常,但是通過ODF相連後兩裝置端口都不亮,此時要檢查兩裝置端口的雙工狀态是否比對,最好将裝置的雙工狀态都手動設定成全雙工。

本文轉自Y.weisheng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yuan2/47723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