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農村土牆上一條條人工智能養豬橫幅刷爆了朋友圈,科技前沿的人臉識别、語音識别技術與接地氣的養殖業結合充滿歡樂。不難發現橫幅中阿裡雲、ET大腦、特驅集團、德康集團等字樣,押韻喜慶的語言風格背後是人工智能賦能養殖業的落地。2018年2月6日,阿裡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将對ET大腦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實作人工智能養豬,項目投入的費用将達數億。
<b>“過去10多年時間裡,特驅集團在資訊化建設上一直是重點投入,良好的資料化基礎,不僅為業務高速增長提供了系統的保障,也為此次合作提供了牢固的基礎。希望同阿裡雲的合作,能夠将養殖産業真正帶入AI時代。”</b>
<b>——王德根</b>
華西希望特驅集團總裁
<b>“如果你有1000萬頭豬,單純靠人已經沒辦法養了。就以記錄小豬的出生資料為例,每天豬場有大量的母豬生産,生了多少隻人根本數不清。”</b>
<b>——張海峰</b>
特驅集團CIO
如果你要養1000萬頭豬,你打算怎麼管?也許你的答案是,要建立規模龐大的現代化養豬場,招很多很多的養豬勞工。但事實是,對養行業智能化、資料化的管理是提高産量最重要的因素。而人工智能養豬,會做的事兒還不少:看病、算崽、保健,等等。在前期的理論驗證階段,ET大腦可以讓母豬每年多産3頭小豬仔,且豬仔死淘率降低3%左右。這是繼交通、工業、航空等領域之後,阿裡雲又将産業AI(人工智能)推進到了農業領域。
<b>采用的阿裡雲産品</b>
阿裡雲ET:ET是阿裡雲研發的人工智能。ET的特色在于基于強大的雲計算和大資料處理能力,目前ET具備了在語音識别、圖像/視訊識别、交通預測、情感分析等技能,并朝着大資料AI的方向發展。 ET的前身是阿裡雲小Ai,它曾在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節目中,準确預測決賽歌王歸屬李玟,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向了解人類情感邁出了重要一步。阿裡雲ET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城市大腦、工業、醫療行業,并且開始應用于農業和畜牧業。
<b>關于 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b>
<b>四川特驅集團:</b>特驅集團成立于2005年,隸屬于華西希望集團,是華西希望集團的二級集團。是希望集團創始人陳育新為推動華西希望集團更好更快發展而建立的一個管理“特區”,其産業涵蓋飼料、養殖、食品等行業。截止2012年6月,特驅集團下屬企業已達到70多家,分布在國内10多個省份及越南等國家。其三位一體、四方合作、五化五統的産業模式創立了國内現代農業的新模式,是華西希望集團旗下最重要的産業之一。
<b>四川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b>四川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11日在成都市雙流工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德根,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養殖技術的研發及技術咨詢服務;銷售家禽、生豬等。
<b>傳統養豬模式所面臨的挑戰</b>
中國現階段的飼養水準,距發達國家相距甚遠。養豬是件很有技術含量的事,可是除了圈内人,大部分人對養豬的印象還是兒時農村親戚家的那間豬棚。2016年,中國生豬産值高達1.6萬億元,市場巨大。此前一年,“史上最嚴環保法”出台,全國500萬養豬散戶退場,養豬在資本加持下加速産業化。很多人知道網易在養豬,但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國際投行美國高盛也在養豬,更不知道養豬這事已經至少成就了15家上市公司。
企業養豬,比拼的是生産效率和生産品質。一家養豬企業要賺錢,兩個名額很關鍵。一是<b>PSY,指每年每頭母豬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b>。通俗地說,作為母豬,你一年能産多少仔?二是<b>MSY,指每年每頭母豬所能提供的出欄肥豬頭數</b>。通俗地說,作為母豬,你家的仔有多少長大成材?這個名額比PSY更為重要。
在養豬這事上,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像丹麥的平均PSY已經達到30,而中國一些條件不錯的豬場也就20多。
<b>阿裡雲産業AI(人工智能)如何提升養豬效率</b>
全流程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大大提升養豬效率,這其中涉及的技術有視訊圖像分析、人臉識别、語音識别、物流算法等。
<b>1、小豬出生階段</b>:提升小豬的存活率,記錄小豬的出生資料。可以通過視訊分析并記錄生小豬的場景,如:生出來多少隻,順産還是破腹産。比較牛的是,如果小豬被壓住,通過尖叫聲可以判斷出小豬的存在,及時解救。
<b>2、小豬出生後階段</b>:全程記錄一頭豬從基因到長大的資料,減少大量的人工成本,用視訊測算豬的體重,不用人工測體重,用圖像識别找到豬,不用人工自己找豬。用資料保證放心豬肉。并且可以通過視訊圖像記錄:豬的數量、豬的品種、日齡、體重等基礎資訊。
<b>3、豬的生長階段</b>:
1)智能分析豬的健康情況,提升豬的健康指數,提升放心豬肉的産量
2)培養出高品質的放心豬肉。
3)種豬健康分析:
A、通過視訊圖像分析:根據豬的體态檢測(運動強度、頻次、軌迹、時間和體溫)來分析豬的健康,每天需運動一定時間。(長期躺着是不是懷孕了,還是生病/不能老躺着,要運動,否則影響料肉比,也可以通過視訊測算體重);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建立标準:比如每天多少時間,多少運動強度、頻次;
B、通過聲音識别判斷豬是不是咳嗽,咳嗽表示可能生病了,需要治療;
C、通過健康指數預測豬産仔,比如一年一頭豬能産20頭左右的健仔,國際标準和我們的目标是32頭。
<b>4、豬的後期配送</b>:保證準時送達客戶手裡,豬運出去需要測算到貨時間和路程,按照客戶和養豬場的路程和時間周期,計算出合理的物流方式。
-最終的目标是:超市裡,消費者在挑選豬肉,消費者拿起的豬肉進行掃碼,擷取豬的全部生長資訊,健康指數,及配送資訊,後期每一塊豬肉出現的基礎資訊(這頭豬的生長基礎資訊(品種、日齡、體重等基礎資訊)、健康指數、運動量等)。
以阿裡雲與特驅集團首期落地業務為例,包括各類豬隻數量識别、豬群行為特征分析、疾病識别和預警、無人過磅等内容,以往這些資料的采集主要還是靠手寫的方式。比如在仔豬出生的階段,視訊圖像分析技術,可以通過攝像頭自動分析并記錄仔豬的出生數量、順産還是剖腹産。更牛的是,語音識别技術,可以通過麥克風捕捉仔豬被母豬壓住發出的尖叫聲,進而讓飼養員在第一時間展開解救。

在使用ET大腦的豬場,每一頭豬從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檔案,能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視訊圖像分析技術可以記錄豬的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率和軌迹,如果一隻豬長卧不起,那ET大腦就會判斷它是懷孕還是病了,提醒人工及時介入,如果隻是豬想偷懶,飼養員就會讓它多走走,以免影響料肉比。ET大腦還可以通過紅外測溫技術和語音識别技術,監測豬的體溫和咳嗽的聲音,一旦出現異常,就能在第一時間做出疫情預警。另外,保持豬場母豬群的年輕化對提升PSY和MSY也很重要,因為年輕母豬的抗病能力和繁殖能力強,生産出的下一代健康度更好,抗病能力更強、生長速度更快。而ET大腦未來可以做到對母豬年生産力的預測,對于生産力下降的母豬,提前給出淘汰意見。
阿裡雲和特驅集團,希望能用人工智能技術将PSY提升到國際頂尖的32頭。未來,消費者在超市挑選豬肉時,隻要掃碼,就能擷取豬的全部生長資訊,健康指數及配送資訊。
<b>用AI去辦實事,實作科技扶貧</b>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說,中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的生産效率一直不高,<b>“我們希望能将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推進到農業領域,解放農業生産者,幫助他們提高收入、降低勞動強度,最終實作科技扶貧。”</b>
華西希望特驅集團總裁王德根表示,過去10多年時間裡,特驅集團在資訊化建設上一直是重點投入,良好的資料化基礎,不僅為業務高速增長提供了系統的保障,也為此次合作提供了牢固的基礎。希望同阿裡雲的合作,能夠将養殖産業真正帶入AI時代。
<b>“現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種浮躁的氛圍,有些企業靠AI講資本故事、炒作股價,而不是用AI去辦實事,這種方式注定無法持久。</b>”胡曉明說,<b>“人工智能的發展應該‘脫虛就實’,不能空中樓閣,而要落在地上,解決實際問題。”</b>
雲栖社群場景研究小組成員:賈子甲,仲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