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看康熙晚年有多昏庸,就明白稱他為千古一帝,為何還有待商榷!

清朝最有名的皇帝,當屬康、雍、乾三位,這三人合力開創了清朝的唯一一個“康乾盛世”。尤其是号稱“千古一帝”的康熙帝,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曆史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大家的印象裡,康熙似乎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擒鳌拜、平三藩、收台灣、戰沙俄、征準格爾等等。但是,這樣就能稱為“千古一帝了嗎”?

看看康熙晚年有多昏庸,就明白稱他為千古一帝,為何還有待商榷!

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好像沒聽哪位史家說過,隻記得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快死的時候,他的一個老臣說過康熙是千古一帝,也沒有見過其他的曆史記載。

所謂“千古一帝”,是明朝思想家李贽送給秦始皇的,秦始皇完成了華夏大一統,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千古一帝”,嬴政實至名歸!

漢武帝大力拓展中國疆土,促成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其影響深遠,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文字都可以說成是漢語、漢字。“千古一帝”,劉徹實至名歸!

唐太宗滅了無數周邊小國,卻落下了一個“天可汗”的美名,開創了大唐盛世,讓外國人至今都把中國人尊稱為唐人,現在國外還有許多的唐人街。“千古一帝”,李世民也算是實至名歸。

看看康熙晚年有多昏庸,就明白稱他為千古一帝,為何還有待商榷!

不過要把康熙稱為“千古一帝”,有點勉為其難。對于清朝來說,康熙的貢獻與作為是無與倫比,但是對于中華民族來講,康熙留下的是無可比拟的恥辱。

康熙皇帝時期正是西方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他卻隻看到大清帝國表面的繁華,一直意淫自己是天朝大國,其他國家都是蠻夷,認為蠻夷的所謂先進技術隻是奇技淫巧、玩物喪志罷了,對世界局勢缺乏清醒的判斷,實行了海禁政策,停止對外貿易,以至于中國與工業革命擦肩而過,造成了中國社會全面落後。為以後的洋人入侵,百年恥辱埋下了隐患!

康熙年間引進了很多高産作物,全國糧食産量暴增,比明朝萬曆時期增長了一倍之多,雖然糧食産量增加,但“國富而民窮”,群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雖人口數也倍于明朝,但鐵和布匹這兩項名額性的工業産品總産量,卻始終未能恢複到明末的水準。

看看康熙晚年有多昏庸,就明白稱他為千古一帝,為何還有待商榷!

都知道乾隆帝是個搞文字獄的高手,其實康熙時期的文字獄也同樣酷烈。比如康熙五十一年著名的“南山集案”,翰林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别人作品中的南明永曆年号,被認為是大逆不道,處以淩遲,涉案人數達300餘。文字獄給人民的思想自由和文化創新以緻命一擊,直接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殘害大量文人學士,嚴重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中國從此進入一個死氣沉沉而昏暗的時代,被歐洲人稱為“中國的中世紀”。

康熙晚年縱容A錢腐敗。康熙早年對貪官污吏手段酷烈,但是晚年的康熙似乎變得仁慈了,他不想誅殺過多的大臣,以免留下暴君的罵名,是以他對貪腐官員的處理就顯得格外仁慈,經常隻是罷官免職了事,小貪官不處理。縱容腐敗的結果是康熙晚年朝中無官不貪,國庫空虛,人民生活貧困,而貪官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看看康熙晚年有多昏庸,就明白稱他為千古一帝,為何還有待商榷!

康熙去世的時候,國庫存銀隻有區區七百萬兩。說實話,幸運的是康熙的兒子雍正能力不錯,大力整頓整治,給他擦幹了屁股,給大清續了命。要不然,大清就懸了!

康熙晚年最被人诟病的一件事情就是“九子奪嫡”,由于康熙皇帝在位的時間太長,導緻了太子胤礽和康熙之間沖突頻發。為此,康熙兩次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導緻了九龍奪嫡。康熙在奪嫡大戰中左右搖擺,最終讓兒子們互相搏殺,骨肉相殘,兄弟相鬥,這是本可避免的人倫悲劇。

看看康熙晚年有多昏庸,就明白稱他為千古一帝,為何還有待商榷!

總體來說,康熙帝在前中期也曾銳意進取,冒着風雨前行,但是到了統治的後期,随着封建社會弊端和沖突的逐漸凸顯,他開始逃避現實,思想趨于保守,關起門來當老大,變得安于現狀,庸俗倦怠,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切以順利交權為目的。鑒于他的功績,不能說他“昏庸”,但是他至少是“庸”了。能否稱得上“千古一帝”,還有待商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