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繁盛的唐朝為何會由懦弱的宋朝來接替?

唐朝滅亡後,就到了五代十國亂世,然後由宋代結束了五代十國。因為五代十國政權頻疊,而且征伐不休,且沒有一個國家實作統一,是以正史未将其定性為一個朝代,故而很多對曆史不是很熟悉的人會忽略到這樣一個亂世,認為是唐朝直接過渡到了宋朝。

衆所周知,大唐是個繁榮鼎盛的王朝,那為何會滅亡呢?又為何會由宋朝來接班呢?

繁盛的唐朝為何會由懦弱的宋朝來接替?

不可否認大唐昔日的繁榮富庶,但是大唐也因繁榮富庶将其拖入了萬劫不複的境地。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和唐朝的定都地有關。

似乎在唐以前,不少大一統王朝都有在長安定都的慣例,當時秦漢時期的關中平原糧食自産自足,足夠供應秦漢王朝的後勤需求,但是曆經近千年的發展,關中人口迅速激增,消費需求不斷更新,而關中平原的糧食産量卻沒有跟得上人口和官僚隊伍的增長速度,是以導緻了關中平原無法再供養如此龐大基數的人口了,以至京師長安後勤供應嚴重不足。如果遇上了災荒年,連皇帝都要帶着文武百官跑到洛陽去吃飯。

繁盛的唐朝為何會由懦弱的宋朝來接替?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從南方走水路調糧食到京師呢,确實,這個辦法唐朝的統治者也用過,但是因為地形所限,運輸周期太長,成本也高,極不劃算,但是唐王朝甯願消耗大量财政收入也要搞,這一搞就把國家财政搞垮了。

一直以來,唐朝的财政收入雖然算不上充盈良好,但也算得上是小有富足,主要花在了養兵和養官上,還有統治階級的揮霍享樂。但随着京師對糧草需求的增加,這樣一筆大額後勤運輸成本不可避免,令唐朝财政陷入了泥潭,甚至負債累累。

繁盛的唐朝為何會由懦弱的宋朝來接替?

于是地方上的官吏發不起工資了,地方上的軍隊也發不起軍饷了,國家财政幾近崩潰的邊緣。這時候唐朝的統治者想到了一個老辦法,設定節度使,讓節度使們自己去地方籌措軍費和官俸,朝廷對節度使的甩鍋自以為是明智之舉,卻不想是以葬送了大唐王朝,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節度使的擁兵自重,中央形成尾大不掉的嚴峻形勢,最終被節度使朱溫篡代了唐朝。

而宋朝之是以接班,是因為在五代時期,後周政權大将趙匡胤發動的一場兵變所成就的。趙匡胤雄才大略,上位後橫掃六合基本上一統天下,留下了宋朝的千古風流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