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看到的都是錯的!——虛拟化技術的真相

為什麼這裡寫這個标題,最近和技術人員探讨中,我發現很多技術人員對虛拟化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對其内在邏輯還是不很清楚。是以有必要再更深入地介紹一下,尤其是前面比較系統地介紹了桌面虛拟化的相關技術,看過前面文章的朋友應該更容易了解整個虛拟化的邏輯。

正如部落格第一篇介紹什麼是虛拟化:虛拟化技術就實作不同邏輯單元的松耦合。并且從計算機組成和技術演進角度介紹了以前的虛拟化技術。這裡我會從更簡介直覺的角度介紹什麼是目前廣泛被關注的虛拟化技術:

我們常說我的電腦,語義裡面其實包含着多層意思,即電腦是包含硬體,作業系統,還有應用與配置檔案。這種可用的計算環境被籠統地概括為“我的電腦”。我們可以按照下圖更直覺地來看待我們現在正在面對的這個“神奇家夥”:

這個大家都很了解,但是對于硬體的組成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拆分為:硬碟(存儲);CPU與記憶體;顯示器、鍵盤與滑鼠等外設。大家會說了,我10年前就知道計算機有這些組成,還用你說。但是不知道大家想沒有想過,一個機器是由這些部分組成得,形成一個機器,但是我們現在想要把一個機器拆開(當然是邏輯的拆開)分成:存儲環境;運作環境;還有操作環境三個部分。如下圖所示:

從上述兩個次元上,橫向是硬體的組成拆分,縱向是計算環境的邏輯構成,則我們獲得如下的一個圖:

從這樣得切分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 伺服器虛拟化(更确切的是作業系統虛拟化)是在縱向緯度上分隔了硬體和軟體;而共享存儲(有些存儲虛拟化的味道)是實作了存儲環境和計算環境的分離;而操作虛拟化實作了計算環境與操作環境的分隔。

        1  作業系統虛拟化是實作了硬體與軟體的松耦合,這樣作業系統不依賴于特定的硬體,都可以運作。在存儲環境與運作環境沒有分開得情況下,就是典型的使用VPC,或者Workstation的狀态,我們必須把虛拟機拷來拷去,這樣可以用不同得機器使用

        2  共享存儲使得存儲環境與計算環境分開,這樣在作業系統虛拟化得前提下,我們可以更好地實作動态的系統調配,例如 正在運作的作業系統的漂移;以及硬體故障下的高可用性(HA,類似雙機熱備)。因為系統的鏡像都存儲在一個所有運作環境都可以通路的地方。

       3   操作虛拟化,實作了應用與桌面的遠端通路,這裡面不僅僅包括的是螢幕圖像的重定向,還包括滑鼠,鍵盤,列印機,掃描器,usb裝置等各種外設的重定向,使得我們使用計算環境的時候,就如同我們使用本地的一樣。這個技術至關重要,我們可以了解是我們将外設通過很長很長的信号線與放在機房中的主機相連,不同的是所有得線都被一根網線代替,而那個所謂的主機也和其他無數個類似的主機合并到一個伺服器中了(有可能是一個個單獨的虛拟機)。而今天講的雲計算,操作的虛拟化是直覺重要得一環,無論是BS還是虛拟應用與虛拟桌面,操作環境能夠滿足使用者需要是最關鍵得。

伺服器虛拟化也好,應用虛拟化也好,桌面虛拟化也好,我們所提得講法都是從結果或者表象命名的。但表象下面的真相确實幾個環境得拆分。

本文轉自 大頭蠶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datoucan/166414,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