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傳承】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作者:範軍 (Frank Fan)新浪微網誌:@frankfan7   微信:GetToCloud

傳承,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今天有幸在禅宗臨濟宗的道場墨爾本雲陽寺,聆聽緻力于讀經教育推廣的趙伯毅院長念茲在茲話讀經宣導,感觸頗深。

【文化傳承】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

上圖為趙院長行執手禮

臨濟一喝

趙院長開講的第一句話,就是規矩。大家應該按前排尊長,後排孩童的傳統落座。古人重禮,也就是規矩,是内心修為的展現。反之,循禮也可修身養性。二者其實并不可分。趙院長上台這一喝,也恰巧暗合臨濟宗著名的臨濟喝的傳統。所謂德山棒,臨濟喝都是禅宗修行中盛名的法門。臨近宗禅師經常在信徒接近悟道的關鍵時刻大喝一聲。頓時思慮盡去,塵埃落定。

趙院長講規矩和自由并不對立,反而相得益彰。

雲陽寺白雲老禅師法語:不守規矩的人怕規矩,守規矩的人肯學規矩。

擊節而歌

魏晉竹林七賢,常嘯傲山林。甚至阮籍狂放到以天為被,以地當床的境界。在論語中也有一段孔子弟子談志向的話,最受孔子推崇是曾皙所說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裡的詠指的是歌詠之意。

我腦中也曾有蘇子對影成三人,放歌吟誦的畫面。今日有幸聆聽趙院長铿镪頓挫、中氣十足的吟唱,深感歡喜。不僅能收攝心魂,更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之氣魄。

道不遠人

儒釋道其實在互相融合,已經滲透到很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而不知。無論身處何方,道就在那裡。在你需要的時候,溫暖你,慰藉你。

也許很多古文的含義解釋衆多,無需急于尋找正确答案。誦讀百遍,其意自現。

言傳身教

現代科學訓練培養出來的頭腦,邏輯缜密,講究資料論證。是否值得花數年的經曆去讀經,這是一個很大的時間成本問題。我個人在過去的一年多來,在讀經這件事和孩子一直在拉鋸戰而沒有太大進展。我真心希望他們能對中國傳統文化能有點了解。但目前海外中文教育的現狀讓人極為擔憂。可自己又沒有很好的辦法。一直苦求破局之法。

今天聆聽趙院長一席話,才知一直來的症結其實在我自己。我雖然口頭上鼓勵讀經,行為上也在督促。其實我的内心一直心存疑慮,并沒有完全信服。自己在誦讀中心意不誠,自然孩子心知肚明。

如果我自己的心都靜不下來,談何言傳身教?

一位禅師敲響了屋檐下的鐘。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本文轉自frankfan7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frankfan/1762176 ,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