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二季》節目組的一封信
親愛的節目組:
您們好!
我幾乎看了您們《最強大腦》每一期節目。我對科學評判Dr.魏,有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了解,供節目組參考。
Dr.魏每次口口聲聲,說“科學是我唯一的評判标準”。
既然是講科學,就要劃定科學的定義,科學的邊界和範圍,評價手段和工具。
既然是講最強大腦,就要劃定最強大腦的定義,最強大腦的邊界和範圍,在某個領域,中國,或者全球,業界的極限或者記錄是什麼?
Dr.魏,沒有說出什麼是科學,也就是如何評判标準,才算是科學;
Dr.魏,也沒有說出,何為腦科學,腦科學包括哪些具體能力,除了大家知道的空間想象能力,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字計算能力等,還有哪一些,又是怎麼聯系;
Dr.魏,也沒有說出,最強大腦的科學評價體系;
Dr.魏,也沒有拿出有力證據,證明選手的大腦,與常人的差異,節目表演時,腦電波與常人的差異。
Dr.魏,作為科學評判,到底做了哪些科學調查,科學實作,有哪些科學工具,有哪些科學資料。我們在節目中,沒有看到。他是作為科學評判組的首席代表。
但是,Dr.魏評判的時候,導緻他常常帶着科學的面具,說出非科學的話語。
1. 評判筆畫大姐,也就是“扒雞大媽”趙淑芳的時候說
這種能力在生活中不能運用到其他方面,是沒用的,能力并不代表就是才能。她不能代表中國隊與老外PK。;
問題:評價科學,是按是否有社會意義來衡量的嗎?
這個才能,不能拿來與國外老外PK,就是不是最強大腦了嗎?
2.評判七階幻方哥的時候說,說通過訓練,很多人也可以達到。
問題:目前,中國或者全球還沒有幾個人,通過訓練可以達到;
3. 呂飛龍的獅吼功;
問題:作為科學評判,沒有防止評委高曉松隻給出1分,如何讓真正的選手,成為真正最強大腦選手。科學評判,很重要的一點,防止評委的知識的局限性,能有一套科學評價體系,盡可能不讓最強大腦選手落選。
也就是說,本身沒有選最強大腦規則,科學化。
4. 香港的“千面師奶”李玉娟,
“超級找茬王”鄭才千
單挑648名廣場舞大媽的胡慶文
虹膜識别孫小輝
人眼識别儀黃金東
指紋哥吳天勝
成語填字遊戲胡小玲
Dr.魏沒有在節目中說出,很多選手,記憶界的腦力大師,來自記憶界,或者記憶教育訓練界,是後天教學訓練的結果,通過科學的方法,通過刻苦的訓練,達到超乎常人的能力;
讓很多家長、很多小孩,認為是自己的天賦不行,放棄了後天的努力,增加小孩的自卑感。
Dr.魏,沒有讓節目回到科學的本位,破除迷信,相信科學,相信後天的努力和勤奮,教育的力量,科學方法的力量。
科學不是告訴人們深不可測,高不可攀,而是告訴世人勤奮努力,伸手可觸。
5. 虹膜識别孫小輝
蛋叔 李勇
…….
很多節目的選手,離開之後,都是不服氣。
本來應該是同樣的項目,同樣的比賽條件,共同PK,選出來。
為什麼,給老外PK,人家老外輸的心甘情願,就是因為項目一樣,比賽條件一樣。
但是Dr.魏,讓選手搞成了個人節目表演賽,而不是PK賽,當然衆多選手心有戚戚焉。
科學,是讓比賽規則透明化,公平化,是比出來,不是表演出來的。
6. 響指哥李朋
何謂用腦,腦科學的标準是什麼,選擇參加最強大腦選手的标準是什麼?
連一向理智的評委陶晶瑩更是不客氣地表示:“這2分是看在他的女助理份上,要不然我想打0分。”
李朋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卻得到10分的超低分數。
Dr.魏,作為科學評判,難道沒有告訴節目組,哪些項目,哪些選手,是算的腦力表現的。
如果腦力都不算上,又何談最強大腦呢。
建議節目組換下Dr.魏。
一位忠實的觀衆
20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