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工智能終究會搶了我們程式員的飯碗

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開發它的人

人工智能終究會搶了我們程式員的飯碗

      CSDN第十四期推出了這一次話題: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開發它的人。

         小虎的觀點是:能。

          首先,我們來審題,因為小虎是軟考專家,專門是來應付考試。

           我們雙方展開辯論:第一要務是扣題,不能天馬行空。

           題目說: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開發它的人。

           CSDN小編核心意思:

           會不會出現這種可能,自己寫的程式最終取代了自己,他來寫代碼,搶了我們的飯碗。

          承認幾個事實:

          1.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學生比老師厲害的比比皆是;

          2. 谷歌公司寫阿法狗程式的人,圍棋段位也才1段;而阿法狗現在世界排名第一,不僅僅是九段。

          首先,我們來做需求分析,也就是辯論題目的需求。

          第一個關鍵:

          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什麼。

人工智能終究會搶了我們程式員的飯碗

         人工智能,也有高低之分。

         正如,程式員,軟體工程師也有進階、中級、初級之分。

          第二點,

          開發它的人,也就是軟體工程師,好了解。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把軟體開發範圍、邊界定義清楚。

        小虎采用的是計算機程式設計裡,窮舉法,來逐一讨論:

        第一大類:語言識别、圖像識别

        這個領域,人工智能已經全面超過人類了,在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

也充分展示了百度機器人的厲害了,就是小度。關于這個分支,争議性不大,同學們是贊成機器人超過了人類。

        第二大類:人類思維

        分析方法:極限值分析法

         第一種情況:

        水準不高的工程師,他開發人工智能,很容易取代這個工程師。

        為什麼呢?工程師的水準就不高,不咋地,就是一個菜鳥,剛剛畢業的應屆大學生,但他使用了人工智能業界最牛逼的算法,技術,當然很容易超過該工程師了。

        第二種情況:

       工程師水準很高,編碼能力強,算法也是獨占鳌頭,他就代表了目前人工智能界最牛的人,或者說是這個星球上NO.1。計算機程式設計,講究去邊界值分析。我們也采用這種方法來分析。

       姑且稱這個工程師為牛牛,為了叙述友善,便于讨論問題。

     他編出的程式,也是這個地球上最牛逼的人工智能程式。

       計算機裡,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複制。

       牛逼的人工智能,可以複制千萬億個,他們協調作戰。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題目說:“人工智能”,

       機器人可以多個,但是開發它的人,卻是數量有限的,或者說唯一的,或者說屈指可數的。

       關鍵是人工智能,還不用休息,一天24小時都可以工作,去學習,去總結,去思維,去想問題,連軸轉。

        而工程師,卻隻有1個。

        最終演變成:多對1的關系。

        這一點,在谷歌阿法狗裡,在今年2017年元月份,35:1橫掃圍棋界所有頂尖高手,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

      第三大類:人類意識

         這也是最複雜,其實和人類思維也差不多。

         但小虎想強調,要把意識,思維,無限拆分,逐漸細化,各個突破,無限逼近,類似實體學中,原子拆分成中子、質子,再分為誇克,一直分下去。

      最後,再次強調下小虎的觀點是:人工智能能取代開發它的人,會搶了他的飯碗,這是科技的勝利,這是屬于全人類的勝利,就像汽車淘汰了馬,沒有什麼大驚小怪,騎兵可是延續了2000多年傳奇,春秋戰國就有:“胡服騎射”的典故與傳說,說騎兵多麼厲害,一日千裡,來無影去無蹤,但火兵器出來,洋槍洋炮出來了,騎兵就注定要退出曆史的舞台。

        但這個時間,可能是100年,或者200年。

        因為,做項目一定要強調:時間點。

        也許大家會說,這個時間太長了。哪小虎縮短一下:50年,人工智能水準,可以上個211大學,沒有啥問題了。

        如果說是1萬年,沒有意義。為什麼呢?

        因為那時候的人的定義,很可能已經不是今天辯題裡的人了。我的意思是說:人的定義,發生質的變化。

        如果題目是: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開發人員,小虎的觀點,就又不一樣了。

【小虎更多精彩文章】(真的這麼精彩,小虎您吹牛的吧!您點選看看,再評論不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