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搞技術的,似乎都是有點“火氣”,顯得有點“暴躁”。随便去一個軟體公司走走,或者和幾個搞技術的朋友坐在一起聊,很多的話語就蹦了出來“媽的,娘的,操蛋,扯淡…”。
确實,有的時候,幹活幹累了,加班加狠了,被上司訓了,被下面的人折騰煩了,就會丢出幾句髒話,很解恨。也不是壞事!
有的時候,不管是多麼文明,斯文的人,平時看起來很讓人正兒八經的,但是偶爾的丢出幾句髒話,我們就感覺有人情味了,似乎大家是同類,距離也拉近了不少。
換句話說,說髒話的不就都是不好的人,不說髒話的,也不見得都是不錯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在技術圈子中的一些事情。很多的時候,特别是新人剛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時候,總是特别的崇拜和敬仰一些前輩,大牛。敬仰的程度和地步甚至會讓人感覺他們與“追星族”無異。很多的朋友偶爾在網絡和一些技術大牛聊了下,例如大牛們回複了他一篇文章等等,很多的朋友就很高興:因為有大牛賞識。收到鼓舞是個好事情,但是到處吹噓“我和XXX認識,XXX很看得起我”就不太好了。
就我本身的經曆來将,其實我剛剛進入IT行業的時候,也是非常想認識很多的技術牛人,希望指點一二。這就好比我們平時看到的武俠電視劇,在江湖中,魚目混雜,林子大了,不是每個武林高手都值得我們去學習,表面上面是“君子劍”,暗地裡可能就是個“真小人”。也不是武功越高,人品就越好,胸懷就越寬。拜師也得謹慎。
我很喜歡思考一些現象,對“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特有感觸。很多的時候,一兩個高手,把一撥新人号在一起,然後慢慢的,這些新人就和這些高手成了一個陣營的,做很多的事情就有點“同一個鼻孔出氣”的感覺,例如,在網絡上面的一些口水罵戰,我們稍微的分析一些,就會發現:總會有那麼幾個高手在裡面活躍這,然後擁護這些高手的新人就随着他們各自的高手開始“作戰”。我們會說這些新人是粉絲,有的時候,我們還會說,這些新人變成了“幫兇”,甚至還有人說,盲目的“粉絲”成為了“提線玩偶”。
有很多的資深的部落客給我提過:不是我不想分享,而是有些人真的不值得分享,辛辛苦苦寫點東西,一方面是自己總結,順理;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對别人有點幫助。但是很多讀者似乎就很不講理,意見稍有不同,就開始罵人,開始人生攻擊,而且是在網絡上面到處擴散,你說,我寫點東西有錯嗎?對我有啥好處?搞點名氣?名氣有啥用,又不是明星,當飯吃。你有名氣,去公司做事情,做的不好,那麼你就是“虛有其名”,做得好,人家也認為你是應該!
這也讓我想起了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每次有人釋出一篇新的文章,如果文章的第一個評論是罵人的,那麼,這篇文章跟着寫罵評的人就很多。如果其中還有一些高手在參與,這個文章就火了,就成為了一個戰場。這有點“破窗效應”的感覺。
在其他行業中,我們常常會說“同行是敵人”,雖然現在總是在強調“雙赢”,前期是二者互為補充,而且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或者經過很好的協調。但是在技術圈子中,“同行是敵人”就顯得特别的常見。因為圈子裡的人都是單個的人,互相之前沒有任何的協定,“調解”等等。動辄就是“看不慣XXX”,“鄙視XXX”。這很類似讀書時代,很多的好成績的人之前互相的嫉妒,互相的搞小動作,互相的拉幫結派。
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紛争,仇殺,恩怨。IT也是如此。武俠看的多的朋友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情:成為高手的人可以有很多,但是真正的稱之為“俠”的人,就那麼幾個。心胸狹窄之人,固然也可以成為高手,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使得别人臣服于他,但是無法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最後也是樹倒猢狲散;而心胸寬廣,豁達的人,一旦成為高手,那就是名垂千古,别人可以身家性命全部壓上的跟着他。
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廣,成就就有多大!如果一個人總是被自己困在一個很狹小的自己的想象的空間裡面,最後頂多也是井底之蛙。
用自己的眼看和頭腦去想問題,看這個世界,不要盲從,跟風。人在這個世界走一趟,沒有非要費盡心思把别人折磨的不成樣子,誰和誰也不是什麼“天敵”更加不要随意的受人嗦擺。
如果你曾經有在鬼門關走一趟的經曆,就會發現:活着才是最大的财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扯淡(呵呵,丢句髒話)!
本文轉自yanyangtian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 http://blog.51cto.com/yanyangtian/1153030,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