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56期:第七次資訊革命的挑戰

【主題】第七次資訊革命的挑戰

【時間】8月5日 20:00-21:00

【地點】物聯網智庫微信群

【提綱】

1.什麼是第七次資訊革命?

2.第七次資訊革命的特征是什麼?

3.它會改變哪些行業?

4.第七次資訊革命的機會在哪裡?

5.未來人類會不會被新的人種取代?

【講師簡介】

項立剛 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智能網際網路研究專家。現任720(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兼職教授、中關村現代資訊消費應用産業技術聯盟理事長、北京3G産業聯盟副理事長、秘書長等。他長期觀察、研究中國IT業和通信業,對于智能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理論、架構、特點、商業模式、發展格局有深入研究。智能網際網路理論的創始者。

項立剛:

大家好,我們開始上課。

人類的進化發展曆史,就是一個資訊的進化發展曆史,每一次資訊革命都和人類文明切切相關,改變甚至創造了人類文明。人類的曆史已經經曆了6次資訊革命,這6次資訊革命,可以說每一次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第一次資訊革命是語言的産生。這次資訊革命是解決資訊分享,因為發明了語言,資訊可以分享,猿這種動物,對于世界的認知,就不再是一隻猿自己的認知與了解,而是可以把衆多的猿認知與了解收集起來,分享給大家,這樣大大提升了猿對世界的認知,也加快了猿的進化速度,這也是人類出現的一個重要力量。

資訊可以分享是人差別于其它動物的一個重要标志。

第二次資訊革命是解決資訊可以記錄。資訊如果不能記錄,所有的資訊是稍縱即逝的,靠人腦無法進行較為精準的記憶,也難以傳承,是以必須需要記錄。文字的出現,根本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基礎。沒有文字就沒有曆史,沒有文化,沒有傳承,也難有人類文明。

第三次資訊革命是解決資訊遠距離傳輸。資訊隻能近距離傳輸,人類文明的傳播速度就慢。印刷術的出現,讓資訊可以大量的遠距離的進行傳播,這才造成了文明發展的速度加快,發展較快的文明,用更快的速度向其它地方進行滲透,各種文明也是互相交融,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紙和印刷術創造了古代文明的高峰。

第四次資訊是解決資訊的遠距離實時傳輸。雖然紙和印刷術讓資訊做到了遠距離的傳播,但是它效率低,速度慢。能不能讓資訊相隔很遠距離能實時傳輸,這是近代資訊革命的課題。無線電的發明,實作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标。電報、廣播讓全球的資訊傳播的效率大大提高,能力也大大加強。

第五次資訊革命要解決遠距離的多媒體的傳輸。電報和廣播這類資訊,已經非常強大,但是它資訊量小,媒體形成式為單一,主要是以聲音為主,文字資訊也非常簡短。人類渴望實時多媒體的傳輸。電視終于出現,電信是現代文明的标志物,同時它資訊量大,媒體形式豐富,成為上世紀50年代一直到今天最主流的媒體平台,大大改變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尤其改變了人們的娛樂和生活模式。

第六次資訊讓資訊成為雙向互動的傳輸。要讓多媒體的資訊傳輸從廣播、電視這種單向的平台轉向多雙向,必須要有新的技術出現。當代最有創造性的資訊技術革命就是網際網路,它不僅讓資訊做到了遠距離、實時、多媒體、雙向互動的傳輸。在這個技術的基礎上,産生了很多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也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的格局和人們的思維方式。

人類通過6次資訊革命,解決了資訊傳輸的所有問題。語言創造了人類,文字創造了人類文明,紙和印刷術達到古代文明的最高峰,無線電創造了近代文明,電視标志着現代文明,網際網路是當代文明最高峰。今天我們站在一個資訊革命的全新起點,這就是第七次資訊革命。

那麼,什麼是第七次資訊革命,下面我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大家可以發表點自己的意見~

先說說移動互聯。我們在PC時代,完全沒有互聯,電腦不可能永遠開機,随時聯網,但是手機做到随時開機,随時聯網。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移動互聯。很快5G就會到來,基于5G的移動互聯是随時開機、随時上網、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低延遲時間、萬物互聯、重構安全體系。

前面兩點大家都了解,就不多說了。

高速度:2G的速度是170K,3G的速度可以到7.2M,4G的速度約100M,5G的速度會到每秒1G。未來的高清、超清視訊、4K、8K視訊,VR都需要高速度。

低功耗:未來我們手環、手表、眼鏡、鞋子,這些裝置不可能是每天在充電,必須一個産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充電。

低延遲時間:我們人類的反應是140毫秒,未來網絡的反應要在10毫秒,甚至1毫秒。

萬物互聯:我們未來不僅手機是連着基站,眼鏡、手表、手環、衣服、鞋子、腰帶都可能連網。5G的願景是每一平方米的裝置有100萬個連網。

重構安全體系:我們今天的聯網安全性極差,必須調整

這些點可以看出,未來的移動互聯,完全不是我們今天了解的連個網,發發微信。

再是智能感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物聯網了,這些大家熟悉,我不多說。現在一個手機有哪些感應器,我們可以看下:

第三個大資料,這也是大家熟悉,我不展開了。

最後是智能學習,就是把不斷重複的能力,形成資料包,打包進入智能系統,在我們觸發某一機制時,它會重複這個能力。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七次資訊革命,這不是移動網際網路,因為移動網際網路還是把資訊傳輸作為核心,它也不完全是物聯網,因為物聯網更多強調感覺,對于移動互聯、大資料、智能學習,強調不夠,我們一定要知道,做産品,必須是這四種能力的整合,而不是某一種力量。

網際網路創造了四大平台,新聞資訊、遊戲娛樂、社交、電子商務,這些都是傳統的能力,我們如果再在這些領域,不會有大作為,智能網際網路才是大機會。

傳統網際網路一開始把傳播當作自己最核心,它的商業模式是免費,通過免費業務逐漸找到收入。智能網際網路的核心業務将會是有價值服務,是提升傳統服務的水準和能力。它本身就是有商業價值,也具有更多的市場空間和市場機會。

智能網際網路不是創造和形成一個新的行業,它一定是滲透到傳統行業中,和傳統行業結合,提升傳統行業的服務能力,改變傳統行業的推廣和傳播能力,令傳統行業的能力更加強大。

我們相信未來所有的傳統行業都要被智能網際網路所影響和改造。同時在這個智能改造的過程中,網際網路又找到了新的機會。在傳統的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曾經有過新浪、搜狐、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核心業務,是和傳統行業沒有關系的,是單獨建立起了一個行業。

但是到了阿裡和淘寶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它的核心業務就是和傳統行業緊密相關,傳統行業發展了,它是幫助傳統行業提高效率,解決支付,形成遠端的業務銷售。而智能網際網路未來遠端醫療、移動支付、智能家居,它所有的業務哪個業務是和傳統行業沒有關系呢?智能網際網路創造的是一個服務時代。

傳統的網際網路解決自由的資訊傳輸,自由、開放、共享是它的最基本的精神,免費是它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傳統網際網路最核心的力量就是資訊傳輸,這個傳輸要突破各種限制實作資訊自由的傳輸。在這個系統中雖然也有服務,也在逐漸建立起電子商務,但是它最核心的力量還是資訊傳輸。

智能網際網路卻增加了對世界的認知和感應,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建立起越來越有價值的服務能力。傳播是傳統網際網路的核心,服務卻是智能網際網路的核心。傳統的網際網路中,可以有獨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存在,它的功能就是做平台和傳播,但是智能網際網路時代,很少有專門的網絡公司,所有的智能網際網路服務是和傳統行業結合在一起,滲透到傳統行業中,形成有價值的服務。

近一兩年火起來的打車應用,在傳統的網際網路時代,是不是可以用電腦和網際網路去叫車,其實這個服務也是可以做的,隻是使用起來非常不友善,使用者打車時不可能帶着電腦,計程車上也很難安裝電腦,并且聯網。手機卻大大解決了這一問題,使用者手裡有手機,他可以随時随地叫車,司機手中也有手機,它可以進行應答。而叫車應用火起來的根本原因卻不止這些,定位系統讓資訊推送更加準确,定位系統也可以清楚使用者在什麼位置,定位和電子地圖還可以讓使用者很清楚看到自己叫的車到了什麼位置,離自己有多遠。電子支付系統讓使用者可以到了地方,就下車,下車以後再付錢。

是以這些如果沒有智能感應和移動網絡,傳統的網際網路體系是無法支撐的。而更多的智能感應器不但内置在手機中,也還會通過可戴産品出現在更多的産品中,它和大資料分析和移動網絡一起,改變了未來所的傳統行業的服務能力與服務體系。

未來會被智能網際網路滲透和改造的行業是哪些領域和行業?

軍事領域已經被智能網際網路所改造。我們都知道新技術總是在軍事領域首先出現,也被軍事領域廣泛采用。網際網路就是從軍方的阿帕網産生,然後逐漸民用化,最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一個網絡體系。

智能網際網路也是首先在軍隊中開始出現,并且被軍隊采用,一點點向民間發展。

今天我們看世界軍事的發展,大規模的步兵作戰,早已經是很過時的理論,而且也很少再出現,在現代戰争中起着重大作用的,就是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這些網絡除了互相之間進行通信的網絡體系,同時還用光纜、移動通信網絡和通信衛星構成的一個全覆寫的網絡,這個網絡覆寫了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這些網絡不僅是提供通信支援,它還進行偵察、執行遠端打擊、管理遠端裝置。每天我們頭頂上都有數顆間諜衛星飛過。從伊拉克之戰到最近的所有戰争,我們看到軍人的身影越來越少,但是器材和裝置越來越多,從大規模轟炸,變成了定向、精準的打擊。

除了龐大的網絡體系在起作用,大資料的分析,每天都在進行着,收集資料,進行對比,進行分析,找到變化,提供有價值的情報。大量的計算機每天在擔負的這些工作,分析的結果,是打擊越來越精準,打擊越來越有沖擊性。

在幾年前,飛機變成無人駕駛飛機,我們還認為它主要的工作就是偵察,可以在天空中航拍,一架可以攜帶炸彈可以進行攻擊的飛機,還是電影中出現。

但是今天我們已經看到在阿富汗的一次攻擊中,美軍之是以能實行精準打擊,是因為它跟蹤的對象使用了智能手機,暴露了自己的目标,被分析系統鎖定,打擊的指令釋出後,是一架遊弋在天空無人駕駛飛機進行了跟蹤、鎖定、确定目标。而這架無人駕駛飛機是在美國的作戰室中操控中,參戰的人手中拿的不是槍,而是像玩電子遊戲一樣是操縱杆。通過這個操縱杆進行定位,精準鎖定,确認目标,最後發射,用一顆飛彈打死了對方。

這樣一個過程,在美國的作戰室中,仿佛象玩電子遊戲一般,實際上這是一場殺人的戰争。這個過程,就是移動網絡+大資料分析+智能感應共同作用的一個過程。

我們也看到消息,美國有制造商生産出狙擊步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的女孩,可以在1000碼之外,一槍打死一個目标。這也不是這個女孩能力有多強,而是這支槍已經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那支狙擊槍,它不需要人來進行瞄準,在這支槍中裝配了風速、重力、濕度、溫度、磁場感應器,這些資訊被收集後,會通過無線網絡發到雲端,雲端根據這些資料,計算出瞄準的偏差糾正資料,通過雷射校正器進行自動的瞄準、校正,人的工作隻是擊發。

未來的戰争将是一場智能的戰争,一個遠離智能網際網路産業,靠人去的拼的戰場,一定隻會有屠殺。相信甚至有一天單兵也會變得越來越智能化,甚至隻有機器人作戰。所有這一切,都不是商業,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技術的發展,将會是商業的基礎。

智能交通體系正在開創新的人類出行模式。

智能網際網路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我們已經在導航産品中看到了最初的端倪。幾年前,導航還是一個專門的産品,我們經常聽到對導航的抱怨,因為地圖品質不高,地圖沒有更新,我們經常因為導航被導到溝裡了。導航産品還是存在着較大的問題。但是随着4G網絡的逐漸完善,地圖不再是封裝在汽車和手機裡的地圖,它變成了一個可以實時更新的地圖,我們會發現,導航變得越來越精準。除了基本的導航功能,實時的交通路況,周邊服務等衆多的服務被加入其中,導航已經是一個功能強大,效率很高,使用者廣泛使用的産品。

從導航和打車應用,我們看到智能交通的第一步。那智能交通的未來是什麼?我相信是一個強大的綜合管理體系和無人駕駛、數字地圖構成的一個全新管理體系。

今天我們為什麼有堵車,是因為在地面上行駛的數百萬輛車中,都有一個駕駛員,這個駕駛員是一個自然人,這些人很多不是一個合格的駕駛員,他們有人沒有經曆很好的駕駛訓練、有人沒有文明的駕駛習慣、有人缺乏好的駕駛技術與心理素質、還有人身體可能正在病中、有人心情正是很不好、有人可能是酒駕、有人可能是毒駕。這樣一個複雜的情況下,一條比較容易擁堵的路上,隻要有一個司機出現問題,一輛車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大量的擁堵。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情況,本來一個環線,車是可以開發80公裡,甚至可以更高,但是更多的車往裡擠,結果把一個環線堵成了停車場,這種情況下,應該是禁止其它車輛進入,讓車真開跑起來,事實是更多的車往裡擠,永遠都堵住,根本不可能跑起來,大家都堵着。這些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首先,所有的汽車出行必須要由中央控制系統進行控制,每一輛車到達目的地,應該走哪一條路,速度是多少,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大資料分析和規劃,由中央控制系統進行控制,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某條路已經有交通事故,已經是出現擁堵,還有車往裡擠。中央控制中心規劃的是效率最高、速度最快,最經濟到達目的地的路線。什麼時間能夠出行,也要由中央控制中心來進行規劃,通知給使用者。而不是使用者想出去,就出去,路上車再多,再擁堵也不管,又去成為增加道路壓力的一員。這種控制中心和飛機的空管中心一樣,但是它不會再由人來進行管理,它會更加複雜,完全由計算機進行分析操控。資料分析和處理能力也會非常強大。

其次,未來的車一定是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不僅是要把人從駕駛狀态中解放出來,最為重要的是要通過無人駕駛提升安全性。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有10萬之多。原因是駕駛隊伍存在很多問題,對于資訊處理和反應能力較差,一輛車在前車出現事故的情況下,駕駛員用眼睛接受光線的資訊,再把這些資訊輸送到大腦,通過大腦進行處理,發出刹車指令,這個指令用生物電通過大腦神經,傳達到腳部,這個傳輸的速度是很有問題的,經常的情況是沒有反應過來,車已經撞上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讓車變得智能化,無人駕駛車上,必須要有大量的感應裝置,對于道路情況、天氣情況、道路品質等取得各方面資料,不但車是需要接受中央控制中心的管理,同時車與車之間也是相通的,前面一輛車需要刹車,會把後面影響安全距離的所有的車都刹車。

最後,我們今天的地圖也要從今天的模拟地圖改變成未來的數字地圖,今天的模拟地圖隻是記錄了道路的情況,它是一個極為粗放的記錄,而不是重新進行了數字編碼,無法精确的記錄某點,是以無法給使用者精準的指向。數字地圖應該是通過一套科學的辦法,對陸地甚至海洋所有的地方進行精準的數字編碼。這樣我們才能很精準地區分車的來去,能分出車在哪條件車道,這輛車應該到達什麼位置,而不是一個大概地方。

設想一個未來智能交通的場景,打算8點鐘出發去機場,通過手機向中央控制中心申報,中央控制中心通知8:06分會有一輛車來接你,這輛車是到達你指定的一個位置A234H265,車輛按時到達,上車之後,此車用180公裡的速度高速行駛,12分鐘後到達B355G435位置,這個位置是機場正好空出一個停車位。下車之後,這輛車被安排接其它乘客。在你的信用卡上,扣除你的乘車費用。這樣的一個體系中,私家車,成為一個極少數才擁有的特權,車位也成為了過去,我們不需要把那麼多時間浪費在開車上。這一切也是由移動通信網絡、大資料分析和智能感應來共同形成與改造的交通體系。

智能健康管理讓人類的壽命更長。

現代社會健康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大量的健康問題,不是要到了生病才能解決,不是生病了治病,健康問題是其實是需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什麼是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就是生理協調、環境清潔、飲食均衡、運動适度、睡眠充足、心理平衡。但是,我們發現現代人很少能夠遵守這樣的生活習慣,很多人運動不夠,飲食非常不均衡,心理壓力大,睡眠非常差。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要有一定資料監測,大家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的情況,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幹預。

未來的智能健康系統,會有智能穿戴産品佩戴在身上,這些智能穿戴産品會是智能手機、智能手環、智能鑰匙扣、智能健康卡,通過這些智能裝置采集人體的和環境的各方面資訊,通過藍牙等低功耗的通信網絡将資訊和手機同步,未來在5G技術中,這些資訊也可能通過低功耗的通信網絡直接傳送到網絡的雲端,在雲端大資料的分析系統根據多元度的人體健康模型,進行分析,分析之後,對使用者進行提示、提醒,幫助使用者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除此之外,專用的血壓、血糖、心電等的裝置,可以對人體的基本健康資訊進行實時跟蹤,可以通過醫療大資料系統進行分析,及時發現使用者可能出現的病症。及時使用者就醫或是休息,改變生活習慣。而大量的資料被綜合性地集中一個龐大複雜的資料庫中,并進行全面地分析。通過這個體系幫助使用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疾病,在治療和康複過程中,也可以進行跟蹤、提示、提醒與矯正。

智能健康管理和智慧醫療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它不再是突發生病時,僅僅治病,手機和智能穿戴産品幫助做了實時資訊的采集,同時大資料,幫助了解更細緻的身體變化情況。最後這一切轉化為服務與治療手段。

智能網際網路是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改變着傳統的領域,帶來新的機會。

AKTEQOP 

這是我做的一個産品,它可以監測環境的溫度、濕度、噪聲、甲醛、PM2.5、PM10、化學污染物、二氧化碳。

通過藍牙進行控制,用wifi随時把這些資料傳到雲端,可以随時進行告警,并且和家裡的空氣淨化器、新風機、加濕器相連,出現環境污染,馬上開始工作,讓你家中一直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它可能用app/微信/電視屏進行顯示和控制。

<a href="http://www.iot101.com/d/file/kpwl/2016-08-10/515f10dfb8c7e0ab2f7d48ec4ecacfda.jpg" target="_blank"></a>

<a href="http://www.iot101.com/d/file/kpwl/2016-08-10/e3b042da2d569d0fa810cb3d4c8e53f2.jpg" target="_blank"></a>

<a href="http://www.iot101.com/d/file/kpwl/2016-08-10/45132eff47a60efa72983cb0de3bd7a6.jpg" target="_blank"></a>

這是未來智能家居的底層,所有智能家居都需要進行監測,在監測的基礎上進行管理與控制

我是認為軍事、智能交通、智能健康管理與移動醫療、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慧工業、智能農業、移動電子商務、電子支付與金融,存在巨大的機會,這些機會不僅是傳統的網際網路,而是移動互聯、智能感應、大資料、智能學習共同形成的新能力與業務體系。

移動電子商務完全不同于電子商務。

今天的電子商務和傳統的商業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隻是把傳統的超市和貿易市場搬到網,通過網絡進行銷售,銷售的模式和行為習慣和傳統的商業是沒有差別的。未來智能感應和電子支付被引入到移動電子商務中,任何一人,在看到某個産品,比較喜歡,打算購買時,他就可以用手機靠近這個産品,就可以進行購買。這樣一種轉換,使用者不需要去逛商店,或是專門找網店,而是看到所有的産品,隻要想買,就馬上通過NFC等技術進行識别購買。

這種情況完全可能改變整個電子商務的格局。一方面因為内置了識别晶片在産品中,這個産品基本無法做假,假貨可能會成為曆史。另一方面,因為不再需要網店,其實意味了不再需要流通管道,産品本身就是宣傳管道,産品本身就是銷售管道。每一個生産商本身就成為銷售商,生産商成為了移動電子商務的企業。這種情況可能對移動電商務的平台商,對純粹的電子商務網店都是沖擊。未來的産業與結構也會發生巨大變化。

除了上面所述,其實公共服務、移動支付和金融領域都會因為智能網際網路發生重大變化、效率和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這是我分享的主要内容~

原文出處:物聯網智庫

<a href="http://www.iot101.com/kpwl/2016-08-10/11985.html" target="_blank">原文連結</a>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