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批量化終端遇上ICT能力輸出,車聯網的可觀市場值得期待

作為物聯網在垂直行業典型的應用,車聯網近年來得到很多企業的追捧,汽車、網際網路、軟體、通信等行業企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布局。根據知名機構GSMA和SBD的預測,到2018年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将達400億歐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當然,花重金布局者衆多,但作為一個複雜的解決方案,沒有單獨一個而行業可以完全實作車聯網應用,這是一個需要跨行業融合的領域。2016年12月22日,由中國資訊通信院和中興通訊聯合主辦的2016物聯網産業峰會在廣州開幕,其中的車聯網分論壇彙聚了中興物聯、信通院、北京郵電大學、長城汽車、北汽福田、吉利汽車、廣聯賽訊、中興駕圖等企業和科研機構,這是呈現了一場跨行業的對話和研讨。

可見的規模化終端,規模化的應用

一直以來,海量的終端數是物聯網市場規模的保障,而物聯網相關技術、解決方案作為一種能力,在傳統行業的轉型更新中發揮着巨大作用,那麼,在物聯網應用的初期,哪些領域可以形成可觀的市場規模?在筆者看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察:一是具有規模化、批量化的終端,二是有一定支付能力,三是對資訊化接受程度較高,此類行業可能在早期形成相對大的規模化應用。

汽車行業是少數具備以上條件的行業。

首先,從終端數量來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5年我國汽車的産量和銷量都超過2400萬台,其中乘用車超過2000萬台;而截止2015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為1.72億輛。若将每一台汽車看作一個潛在的物聯網終端,僅僅從數量來看,汽車已經成為規模化、批量化的終端。不過,由于汽車是由大量的部件組成,每台汽車中都有不少部件可以作為物聯網的潛在終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汽車行業的終端數量更是大規模和批量化了,也會形成規模化的前裝和後裝市場。

其次,從支付能力來看,相對于一些單價值不高的行業,車輛一般屬于高價值商品,在此基礎上,通過物聯網技術、能力進行改造更新,其成本增加比例并不高,而且通過物聯網的改造更新形成差異化競争優勢,是以該行業對物聯網技術和方案具備一定支付能力。

再次,從資訊化接受程度來看,汽車産業的發展曆程本身就是一個從單純的機械化向機械+資訊化發展的過程,是以一直以來該行業對于資訊化接受程度較高,進而也會積極擁抱物聯網,從國内外大量汽車廠商主動進行車聯網的布局就可以看出這一特征。

正是這一可見的規模化市場,吸引跨界廠商入局,中興通訊就是其中較早切入車聯網領域的科技型企業。據中興通訊終端車聯網規劃總工肖小珊介紹,在前裝市場方面,中興已經和國内自主品牌車企就車規級子產品及4G TBOX等開展合作,海外業務也在同步進行,已和歐洲的Tier1合作為頂級的OEM車廠提供4G TBOX;在後裝市場方面,中興與歐美一些主要的營運商和服務商,如AT&T、T-Mobile、Telia、Octo等合作提供端到端的産品和服務。除了産品和服務外,實際上作為專業的ICT企業,基于通信能力和技術的積累更是展現車聯網方面分工協作的特點。

專業分工,ICT使能者在車聯網中的貢獻

正如前文所述,車聯網實際上是汽車、網際網路、通信、軟體等多個行業協作來形成的解決方案,不同領域有自身的專業分工,在筆者看來,作為定位于“物聯網産業的ICT使能者”的中興通訊,其最大價值在于為車聯網貢獻專業的通信能力。

近日,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釋出了《物聯網白皮書2016》,其中對于車聯網概括為:車聯網圍繞智能化和網聯化進行應用的創新突破。具體來說,一方面,車載作業系統從單一功能向綜合智能業務支撐發展;另一方面,資訊網聯技術成為智能網聯駕駛的基礎,将實作車内、車人、車車、車路、車與雲服務平台的V2X 全方位網絡連接配接。通過通信及網際網路技術,可突破單車智能的非視距感覺、車輛資訊共享等技術瓶頸,最終實作智能網聯駕駛的各種應用,已經成為汽車産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這段對于車聯網的概括和預測可以看出,專業通信廠商在車聯網中也發揮着巨大貢獻,集中展現在為車聯網提供最穩定、及時的網絡連接配接服務。正如中興微電子終端晶片市場規劃總監周晉所說,傳統的車廠通過發展自己的技術,如雷達、雷射、紅外、視訊分析等,可以形成智能化,但是若要形成真正的“聯網”或無人駕駛,必須借助于專業的無線通信技術,讓車輛真正具有“千裡眼”和“順風耳”的功能,把每輛汽車變成物聯網的節點,這正是通信技術企業介入車聯網領域的原因。

實際上,正在推進的LTE-V、5G高可靠與低延遲場景等,正是由通信類企業為主來推進的面向車聯網的标準,這些标準的商用,就是通信類企業為車聯網領域提供的強大通信能力。據中興物聯副總經理楊磊介紹,LTE-V作為國際标準化組織3GPP推進的一項專用于車聯網的通信标準,中國企業在其中承擔了重大的角色,其中中興通訊在其中送出了100多項提案。當然,最終車聯網的成熟,也需要其他行業自身專業分工中同步提供成熟的解決方案。

可以預見,随着物聯網與垂直行業融合的深入,擁有通信能力的企業越來越多地将其能力輸出到傳統領域,發揮物聯網在行業更新中的作用,汽車行業批量化、有支付能力和接受程度高的特點,讓車聯網的可觀市場規模值得期待。

原文出處:物聯網智庫

<a href="http://www.iot101.com/kpwl/2016-12-30/12701.html" target="_blank">原文連結</a>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