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惠普之道——IT服務管理篇
整理的對公司IT管理上的一些思考
-----by Simmy
企業在IT管理上的普遍現象。
1.IT組織管理割裂,職責不清,互相推诿。
HK IT分成許多Team,如email,security,network,servicedesk,TCS,program等。根據公司業務stream又有不同的account team支援對應的業務stream,形成一種橫向與縱向的溝通機制,促進IT與業務的融合。平衡的溝通即是Account Manger與所support的stream間的溝通,這有利于使用者的問題被快速解決,而由于Account Manger更熟悉此stream的工作情況,因而能根據其提出的問題,找到更适合的業務解決方案去幫助業務部門提高工作效率。縱向上來說,IT的各個Team屬于後勤支援,不直接溝通,隻負責解決業務部門的問題而後給予回報。這樣的設計是比較合理的。
而對于local IT來說,人員及分組上相對來說沒那麼嚴格,基本上分3個Team,helpdesk,NAT及system.system比較明晰,就是内部業務運作系統的支援,而前線helpdesk及NAT則不好細分,經常遇到的情況是PC問題有可能是網絡問題造成的,因為内部政策比較複雜,是以要解決也不容易。而且公司管理層考慮到安全的需要,對IT進行分權,每個人隻有對應的有限責任與有限權限,限制了IT Pro對問題全局分析的能力。加上IT Pro個人方面的因素,有時導緻溝通不及時,推卸責任的情況,進而使問題拖而未決,引起使用者抱怨。要解決此問題,我覺得在于同僚間的良好溝通及IT Manager對工作任務的合理配置設定與協調處理,适當的監管也是必須的。雖然有service desk系統在,但未必每位同僚都願意按系統流程處理,而且有時候,系統是死的,要求我們對某些問題靈活處理。
總之,這個問題的解決在于溝通與管理。
2.IT服務管理缺乏流程保障,維護人員忙于救火,缺乏主動服務。
公司的IT人員,在内部分,屬于後勤保障之列,非戰鬥人員,是以,人員編排以少而精為主。使用者大概以為IT都比較閑,而事實是我們非常忙,幾乎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除去二線支援人員,熱線人員就4位。4位同僚要面對整個華南區2千多使用者,即使是熱線也接不過來,導緻使用者常常抱怨熱線沒有人接聽。雖然70%的故障可用遠端協助解決,但是仍有30%的故障需要到使用者現場support,這使得前線支援人員必須離開位子,導緻使用者等待熱線接聽的時間增長。正常的工作流程是,接到使用者電話,即時解決,然後錄入到services desk中;或者一線解決不了,在系統中錄成ticket再forward給對應的Team處理,而事實是解決完一個問題後,電話又響起了,接聽,解決,接聽,解決,根本沒有時間錄入記錄。若每個記錄均錄入,勢必要花費不少時間,使用者等候處理的時間更長。而不錄入的話,有使service desk的統計功能無法發揮作用,上司無法監督下屬的工作量。
從上班開始,我們就忙于救火,根本沒有時間,沒心情去整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說細分自己處理的哪種情況,都是一起上戰場。解決了再說。如果要使IT服務更細緻,滿意度更高的話,如何配置設定工作,工作流程整理是個需正視的問題,不然忙起來多顧此失彼,無法統一戰線。而且,由于熱線進來,有些同僚可能會去避免處理更多的問題而不接聽,雖然每個月,每位IT Pro的工作量會有記錄,但是IT manager從來沒有去督促過那些工作量看起來偏少的“老同僚”,是以工作配置設定的不平衡也引起一些同僚的怠工情緒。
如何處理? Manager要管理好。
3.IT組織重硬體建設,輕軟平台管理,維護人員與客戶滿意度低。
公司内部系統及IT政策應用非常複雜,就連 内部IT人員也無法全部弄清,因為IT内工作分得太細,且有權限的限制,是以沒有人能一窺全局。這經常導緻某些奇怪的問題沒辦法搞清。上IT project時,IT manager很重視,經常督戰一線,而完成後,究竟系統運作如何,如何評估,備份政策,應用情況等,卻沒有再深一步去做調查,而跟進的同僚也常應付了事,因為project已經完成,且在運轉了,思想也就麻痹了放松了。如網絡方面,對網絡性能的監控,瓶頸的分析,雖然以前有用MRTG來監控,但現在卻并沒有人再去了解。就放在那裡,沒有記錄,沒有分析,更不用說優化了。
IT人員中有不少缺乏服務意識,還未清楚自己的工作重點與要點,或是由于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或是由于意識的原因,對于這一點需要前輩的提點及IT manager的指導或者是給予相應的教育訓練與輔導。而在這一點上manager的工作是不足的,也許他也被他的工作搞得焦頭爛額,而另一方面來說,IT人員也缺乏主動溝通精神,沒有去跟manager反應情況。
對于這一點,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良好的溝通環境,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4.IT系統缺乏長期規劃,更缺乏複雜系統的運維管理經驗。
公司IT政策做的是相對不錯的。管理層均有美國教育背景,對IT相當重視,CIO是個美國人,從IT管理架構及政策的制定上都是相對超前的,不過在運維管理上則顯得有些笨拙。由于各種應用的複雜性,有時即使是IT運維人員也未必搞清具體情況,而對于IT支援人員的教育訓練相對不足,有時支援人員遇到某些問題,也不知應找誰處理或負責。對于分部的local IT,都有自己的處事方式,與總部的聯系也僅限于送出ticket的case或local IT因權限之類的原因需總部IT的支援的情況。
運維屬于精細化操作,需要好的manager及高素質的支援人員,精耕細作方能出現良好的效果。由于曆史原因,之前的某些IT運維人員,缺乏較高的責任感與細心,沒有細化工作,更沒有堅持best practise,出現的漏洞後才采取修補措施,而沒有整理出一個solution。
戰略是龍頭,日常運維是龍尾,龍尾沒擺好,龍頭難提高。
本文轉simmy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helpdesk/153596,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