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潛伏4天,瞬息之間,一槍擊殺德軍狙擊之王,成為蘇聯英雄

關于狙擊手的起源說法衆多,有源自1773年前後英軍在印度射殺沙錐鳥之說;亦有源自美國獨立戰争時期夏普少校之說;而第三種說法便是真正意義的狙擊手乃是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軍組建用以擊殺英法士兵軍官。

無論起源自何種,他存在的意義卻從未改變,那就是出其不意的殺傷、威懾。

他潛伏4天,瞬息之間,一槍擊殺德軍狙擊之王,成為蘇聯英雄

1929年一場經濟危機也席卷歐美。各個國家之間經濟、軍事的不平衡,也導緻“醞釀已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由此拉開帷幕。而德意志第三帝國迅速占領波蘭,橫掃法國,并在1941年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大軍進攻蘇聯。出其不意之下,德軍迅速占領了大批的蘇聯國土,但是随着冬季的來臨,高傲的德國人,與拿破侖一樣犯下了錯誤。蘇聯紅軍随即在1941年12月展開了戰略反攻,并且于1942年取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

随後德軍意圖占領斯大林格勒,而就在這場堪稱絞肉機的戰役之中,作為狙擊手,蘇聯紅軍的瓦西裡·紮伊采夫中尉表現十分出色,短短1個多月時間便已經擊斃225名德軍。而正是這樣一位狙擊手的存在,也讓德國官兵,十分頭痛。進階将領更是要十分小心,以防随時而來的子彈擊中自己寶貴的頭顱。最終,德國人派遣了他們最著名的狙擊手學校校長,狙擊之王科甯斯上校。

他潛伏4天,瞬息之間,一槍擊殺德軍狙擊之王,成為蘇聯英雄

棋逢對手,将遇良才。對于各為其主的二人而言,這本就是一場隻能一個人活着的對決。而當科甯斯上校出現在斯大林格勒戰場之上,果然出手不凡,瞬息之間便将2名暴露位置的蘇軍狙擊手狙殺。

而與瓦西裡·紮伊采夫互相蟄伏,在各自已經挑選好的狙擊陣地之中,雙方都在一刻不敢馬虎的等待機會的出現。誰有一絲懈怠,誰被對方實作發現,誰就會命喪當場。而這一等便是三天。

他潛伏4天,瞬息之間,一槍擊殺德軍狙擊之王,成為蘇聯英雄

而轉機也随即出現,原來蘇聯紅軍的指揮員達尼洛夫發現了敵軍瞄準鏡的反光,也就意味着敵軍狙擊手位置已經暴露。但是也正在他興高采烈歡呼之時,子彈瞬息及至,他應聲倒地,不過子彈似乎“偏離”了彈道,隻打在了他的肩膀之上。難道是科甯斯上校失誤了嗎?其實很簡單,他隻是在用誘餌釣魚,他的目标不是蘇軍指揮員,而是背後的狙擊手瓦西裡·紮伊采夫。

而身為狙擊手首先要學會的便是隐藏自己,而這種隐藏不僅僅是身體之上的隐藏,更是感情之上的隐藏,一如抗日神劇中的順溜,面對親人被淩辱也要隐忍,而紮伊采夫也正是這樣做的,眼見掙紮的達尼洛夫他隻能忍耐。默默的找尋開槍的方向,終于科甯斯的位置被他發現了,不過科甯斯,顯然十分聰明娴熟,隐藏在鋼闆背後,狙擊槍的殺傷力并不足以穿透鋼闆。

他潛伏4天,瞬息之間,一槍擊殺德軍狙擊之王,成為蘇聯英雄

計上心頭,到了第四天,紮伊采夫則迅速的安排好政策,讓戰友在掩體中舉起頭盔,而就在頭盔舉起的瞬間,槍響了,不過是2聲。一聲是子彈打中頭盔的聲音,而另一聲則出自紮伊采夫,就在科甯斯露出頭顱開槍的一瞬間,扳機摳下,科甯斯被狙殺。

而也正是憑借這次狙殺,瓦西裡·紮伊采夫位列世界十大狙擊手第四位。在此後,紮伊采夫又培養了28位狙擊手,共擊斃3000多名德軍。

參考資料:瓦西裡自傳《NotesofaSniper》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