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土情、黃土魂,讀甘谷張澤中的山水畫

作者:天水雲視線
黃土情、黃土魂,讀甘谷張澤中的山水畫

作者 王 琪

愛上張澤中的畫,是從欣賞張澤中的人開始的。這也許是作為一個外行人,進入書畫藝術之門一條最簡單的捷徑。因為人如其畫、畫如其人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一種審美觀。

張澤中是從西北黃土高原走出來的一位畫家。朱山的風吹拂了他一身的傲骨,渭河的水又滋養了他滿腔的性靈。他性格豪放,愛憎分明,既有石的沉着與堅韌,又有酒的潇灑與飄逸。既能像石一樣忍得住寂寞、經得起繁華,又能像酒一樣靜止時深邃澄澈、入口後激情澎湃。他為人又樸實厚道,一諾千金,頗有俠士之風、好漢之趣。于是,他的“樂雨軒”裡,勝友如雲,高朋滿座,有文人談藝論道焉,有佳人紅袖添香焉,有妙曲餘音繞梁焉。而藝術女神又是他魂牽夢萦的愛好和追求,他從年輕時就有志于書畫,用功頗勤。後來雖然走上了從政之路,但有素的科班訓練和強烈的創作興趣,使他在繁重的工作之餘,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他用畫畫調節心緒,他用筆墨消解疲勞,他視藝術為生命。

黃土情、黃土魂,讀甘谷張澤中的山水畫

由此,循着他的性情,進入他的作品,我看見了他筆下的山水,恰如他的為人,樸實厚重,熱情明快,精神充盈其中,氣韻洋溢于外。寫山則厚重磅礴,畫水則涓細婉約,畫面用心而不刻意,筆墨有法而不拘泥,用筆生動而不藻飾,坦蕩大方,樸實随性,傳神地畫出了古老隴原土厚石堅、沉郁蒼涼的特征和意境,其間又充滿生機,飽含人文,仿佛山水都有情有義地醒着,草木也含情脈脈地站着,那些衣冠楚楚的庭院,掩面而泣的古堡,比肩而立的古樹,以及生生不息的人畜,都呈現着一種強烈的生命質感和鮮活的生活氣息。觀之,美感油然而生,感動不期而至。

張澤中是一個頗有情懷的人,情系故裡,心懷悲憫,正直剛強,疾惡如仇,表裡俱澄澈。家鄉的山水,家鄉的風物,家鄉的人事時時刻刻無不感動着他的生命,觸動着他的心懷。這種剛性的底色和靈魂的坦蕩,反映在他的“黃土情”山水畫作品中,就會呈現出一種崇高的精神性内涵,就會表達出那種高原特有的黃土魂意境,而折射出的則是他本人的人格力量和品格魅力。這大概就是自古以來藝術家們經常張揚的真善美原則,也是張澤中孜孜追求的藝術目标。

黃土情、黃土魂,讀甘谷張澤中的山水畫

張澤中山水畫的真,集中表現在他對客觀生活的忠實與誠懇上。他始終走的是寫實的路子,為此,他非常重視寫生,經常一個人背着畫夾,行走在朱山渭水間,駐足于鄉村田陌上。他把堅持寫生當作使自己作品保持新鮮活力的重要手段,他筆下的每一幅山水作品都忠實地刻畫出了黃土高原的地貌特色,忠實地表達出了他對家山故水的真實情感。然而,他對寫實的了解卻不是生硬的、教條的,他拒絕單純表現或賣弄自己描摹的本領與觀察的能力,他說,藝術的本質是刻畫精神,而不是描摹,描摹隻是技術,技術隻是手的感覺,而不是心靈的感覺。即便你對實物的描摹達到酷似畢肖的程度,也還算不上藝術品。他需要表達的是黃土高原的品質感,他需要傳遞的是故裡家園的黃土魂,他也由此步入藝術的真境界。“

善”在中國畫中,集中表現為一種道德力量。有人說,山水畫在中國畫中始終占據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傳統山水畫所建立的道德形象。張澤中對此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并能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現,最終達到自身道德修養與藝術修養的和諧共振。這與他的為人與性格息息相關,更與他繼承山水畫優秀傳統的觀念一脈相承。他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有個性的人,崇尚傳統,追求完美,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因而,他筆下的山水,無論獨幕喜劇還是大幅,都能讓人感到一種筆墨的剛方和正氣的峻烈,都能讓人在審美中産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黃土情、黃土魂,讀甘谷張澤中的山水畫

張澤中山水畫的美,突出表現在立意美上,主要展現在逼真的形象刻畫與色彩、線條的變幻中。意乃畫之魂,立意的高下,決定着作品的雅俗。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表達着或喜或悲的情感體驗,高雅而不落俗,鮮活而不陳舊。筆墨有情,線條有趣,畫面有味。這與他深厚的藝術素養是分不開的。他不但是一位畫家,他同時還是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在碑帖互化中自成一格。深厚的書法功底,使他的繪畫更具有筆墨意趣,而中國畫本身就是筆墨的藝術。他用手中的畫筆,以黃土的情懷,表達黃土的魂魄。

人生能與藝術相伴的人是快樂的,而能把這種藝術傳達出去,讓更多的人受到感染的人就是幸福的了。張澤中,就是那個快樂而幸福的人!

黃土情、黃土魂,讀甘谷張澤中的山水畫

來源:新天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