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基礎】<<TCP/IP詳解>>學習筆記1

一. 第三章:《IP,網際協定》

問題一:如何了解IP的不可靠和無連接配接。

不可靠:指的是不能保證資料報能成功地到達目的地。

發生錯誤時候,丢棄該資料包,發送ICMP消息給信源端。 可靠性由上層提供。

無連接配接:IP不維護關于後續資料報的狀态資訊。

展現在,IP資料可以不按順序發送和接收。A發送連續的資料報,到達B不一定是連續的,來回路由選擇可能不一樣,路線也不一樣,到達先後順序也不一樣。

問題二:IP封包的格式和各個字段的含義。

版本号: IPV4就是4,IPV6就是6 (4)

首部長度:4個位元組為機關。最小為5,最大為15。是以最小長度20個位元組,最大為60個位元組。(4)

服務類型: Qos用,目前不怎麼使用。(8)總長度:位元組為機關。 最多可以傳送65535位元組的IP資料包。(16)辨別字段(8) 标志 (3) 段偏移(5)與分片有關。

TTL:經過一個路由器減一。 字段為0時,資料報被丢棄,并且發送ICMP封包通知源主機。目的是防止資料報在選路時無休止地在網絡中流動。(8)

協定字段:區分上層協定 (8)

首部校驗和:對首部進行校驗。(16)

對比: 

ICMP,IGMP,TCP,UDP:對首部和資料進行校驗。

源位址:(32)

目的位址:(32)

問題三:為什麼IP首部中要有總長度字段?

因為一些資料鍊路(以太網)需要填充一些資料以達到最小長度。因為以太網幀的最小長度是46個位元組,但是IP長度可能更短,是以需要總長度來确定IP資料部分的内容。

?問題四:幾個TTL值以及其特殊作用?

TTL=0:資料報被丢棄,并發送ICMP封包通知源主機。

TTL=1:

TTL=255:

問題五:IP首部校驗和怎麼計算的,與ICMP,IGMP,TCP,UDP的首部校驗和有什麼差別與共同點?

(1) 把校驗和字段置0。

(2) 對首部中每個16位比特進行二進制反碼求和。

(3) 結果存在檢驗和字段中。

(4) 收到一份IP資料包後,同樣對首部中每個16bit二進制反碼求和。

(5) 最後結果全為1,表示正确,否則表示錯誤。

(6) 如果是錯誤的,IP就丢棄該資料報,但是不生成差錯封包,由上層去處理。

本文轉自wzhj132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wzhj132/3581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