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台為王的物聯網時代,IBM 的Waston憑何殺出重圍?

網際網路成就了騰訊、阿裡這樣的平台巨頭,很多企業也就想當然都認為——物聯網時代,依然會“平台為王”。這就導緻巨頭們紛紛撸起袖子,争先恐後的開始做平台、建生态!

是以,我們看到亞馬遜越來越看重AWS,PTC收購了Thingworx,思科買下了Jasper,GE推出了Predix…….總而言之,各大廠商都開始在物聯網平台押下重注。

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物聯網架構的中間環節,向下連接配接傳輸和感覺層,有基于硬體的基礎設施;向上面向應用服務提供商提供應用開發能力和統一接口,能運作各種各樣的應用軟體;還能為各行各業提供通用的服務能力,如資料處理與挖掘、業務流程和應用整合、應用開發、裝置維護等等。這樣,使用者無需了解應用運作的技術架構,通過不同的智能終端就可以在任意位置擷取多種服務。

是以,平台無疑也是物聯網領域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根據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的資料,物聯網平台全球市場規模在2015年已經達到3億美元,預計未來6年,年複合增長率為33%。到2020年,IoT平台的市場規模将達到16億美元。

但做平台就像是搭“戲台子”,如何把“角兒”吸引到自家的台子上唱戲,你這平台就一定得搭的漂亮,搭的有特色,有絕活兒。

對于這個問題,IBM似乎已經成竹在胸,在“天工開物,人機同行”IBM 中國論壇2017的現場,IBM Watson IoT 業務總經理Sanjay Brahmawar 先生告訴物聯網智庫,IBM的物聯網平台解決方案和其它競争對手相比,至少有三點差異化優勢,足以讓它在一衆平台中繁花盛開。

第一, Watson是IBM物聯網平台最堅實的後盾。

Watson本身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認知引擎,具有非常強大的認知計算能力。

認知計算是一種全新的計算模式——通過資訊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大量技術創新,具有了解,推力,學習非結構化資料的能力,包括語言、圖像、視訊等, 基于越來越多的采集資料,認知計算使傳感器能夠自動診斷和進行決策,而不需要人為幹預。

一般的物聯網平台多是透過管理和分析從物聯網裝置端收集資料,以幫助企業改善組織生産效率或産能,但IBM物聯網平台借助認知計算的能力,能讓物聯網裝置變聰明,不隻能與人溝通交流,還可以透過學習來了解使用者的意思。

舉個例子,IBM Watson能夠在10分鐘内閱讀并剖析20,000,000份醫學文獻、論文和病理報告,相比之下,一名研究人員一年卻隻能夠閱讀200-300份醫學文獻。在中國市場,IBM Watson早已經深入到醫療行業,幫助千萬中國患者改善醫療服務。就拿癌症來說,在中國,頂級醫療資源難以全面覆寫每年新增的300-400萬癌症患者。而IBM Watson正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子宮頸癌等高發癌症專業治療領域協助醫生為病人提供個性化專業治療建議。

第二, IBM在其解決方案中引入了區塊鍊技術。

什麼是區塊鍊?直白來說,如果你不能證明你是值得信任的,沒關系,區塊鍊技術就是為了幫你自證其信。

區塊鍊可以增強安全性,使交易更加無縫,建立信任、降低成本和加速交易,進而提升供應鍊效率,在物聯網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将區塊鍊技術應用到物聯網(IoT)領域的想法也已經存在有一段時間了。

事實上,區塊鍊技術至少能在IoT的三個方面能夠成為其合适的解決方案:大資料管理,安全和透明性,還有對基于互相連接配接的智能裝置之間服務交換的微交易帶來的便利。

基于此,IBM 認知安全支付系統可以協助法國國家交換中心每年處理55億筆支付交易,為全法交易量的75%,最高處理速度為4000筆/秒,覆寫73260台ATM,180萬商戶,每筆交易的平均處理時間少于5毫秒,誤判率為3:1-1:1,每年降低1.85億歐元的損失

第三, IBM和思科進行合作,提供了邊緣分析能力。

物聯網的存在,不止于改變人們日常的生活習慣,更是在創造新的“生态”環境。簡言之,也就是将身邊的萬物進行互聯,将兩個毫無幹系的“木頭”進行互相連接配接。哪些“物”應該對話,哪些“物”不能對話,需要裝置間有判斷或計算的能力,邊緣計算便是這種能力的賦予者。

邊緣計算猶如人類的神經末梢,對簡單的刺激進行自處理并将處理的特征資訊回報給雲端大腦。它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資料都是需要傳到雲端再進行分析的,對于有實時資料處理要求的場景,譬如智能駕駛,在監測到障礙物時,如果無法智能化地決策,控制方向避開障礙物,而是先傳入雲端再下發指令到車載終端的話,稍有延遲,就會導緻事故的發生。

針對油田鑽井這樣需要具備邊緣計算能力的大型機械裝置,IBM和思科進行了友好的合作。

有了這三樣“法寶”,可以想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被IBM吸引,與之共同建構物聯網生态系統。自1911年創立以來,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IBM已經從一家生産制表機的公司成長為了可以研制出Watson這種超級人工智能的IT巨頭,在未來已來的物聯網時代,也将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原文出處:物聯網智庫

<a href="http://www.iot101.com/kpwl/2017-04-18/13101.html" target="_blank">原文連結</a>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