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面子”的人,到底在乎的是什麼?掌握2大原則,人脈越來越廣

在《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有人向曹操進貢了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放在桌上。楊修見了之後,竟招呼衆人一起分食。

曹操得知後,問其原因,楊修答道:“盒子上寫着(一人一口酥),我們不敢違背,就将酥分食了。”曹操聽完,雖然臉上帶有笑容,内心卻對楊修起了厭惡之心。

“愛面子”的人,到底在乎的是什麼?掌握2大原則,人脈越來越廣

還有一次,曹操想要測試一下曹丕和曹植的才華,便指令兩個兒子出城辦事,私下卻告訴守衛不準放行。

曹丕到了城門前,見守衛阻攔自己,隻能無功而返。同樣,曹植在城門前也遭到了阻攔,但曹植卻呵斥道:“我奉王命出城,你們若敢阻攔,格殺勿論。”說完便将守衛斬首。

曹操聽說這件事後,原本對曹植贊賞有加。但後來,曹操才從他人口中得知,是楊修教曹植這麼做的。于是,曹操不僅不喜歡曹植了,對楊修也更加厭惡。

此後,楊修還多次教導曹植:如果曹操問什麼問題,曹植該怎樣回答。是以,每次曹操向曹植發問時,曹植都對答如流。曹操心生疑惑,便命人暗中調查。得知真相後,曹操就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害了楊修。

“愛面子”的人,到底在乎的是什麼?掌握2大原則,人脈越來越廣

與人相處,不要忽略“面子”的問題

從《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楊修就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會死”。

試想:曹操作為曹魏政權的領袖,并且又生性多疑,豈能讓手下人輕易猜透自己的心思?長久下去,曹操這個領袖的顔面何在?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認為“越沒本事的人,越愛面子。”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無論有沒有本事,絕大多數人都是愛面子的人。

表面上看,愛面子的人似乎是自卑、沒底氣。但從本質上來說,一個人之是以愛面子,是因為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的地位、尊嚴受到了侵犯。

“愛面子”的人,到底在乎的是什麼?掌握2大原則,人脈越來越廣

就比如說公司老闆、企業家,算是“有本事”的人了吧?但員工通常不會當着衆人的面,讓老闆下不來台;

再比如一窮二白的流浪漢,如果遭受到非同一般的貶低、侮辱,這個流浪漢也會急眼,甚至有可能會做出報複的行為。

由此可見,“面子問題”其實與地位的高低、本事的大小無關。并且,“面子問題”有時候還會影響到自己的人脈、前途。

既然面子這麼重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又怎樣才能照顧到他人的面子呢?其實這個問題并不複雜,隻要抓住以下兩個原則就可以了。

“愛面子”的人,到底在乎的是什麼?掌握2大原則,人脈越來越廣

一、不做“不給面子”的事情

第一個原則是從自身角度出發,不對他人做“不給面子”的事情。比如以下3點:

1、不當衆羞辱他人。無論是同僚、上司,還是朋友、客戶,盡量不要當衆指出對方的缺陷,以免讓對方難堪。

2、如果實在是對對方有意見,那麼可以私下溝通,以免對方在衆人面前下不來台。

3、遇到必須争個輸赢的場合,不要赢過對方太多,适當的手下留情,既能隐藏自己的實力,也不會讓對方覺得尴尬。

不做“不給面子”的事情,本質上就是尊重對方作為“人”的人格,替對方着想。

“愛面子”的人,到底在乎的是什麼?掌握2大原則,人脈越來越廣

二、主動做“給面子”的事情

第二個原則是主動做“給面子”的事情,讓對方臉上有光。比如以下3種方式:

1、在他人面前贊美對方,幫對方說好話,但不能太多刻意,以免造成阿谀奉承的錯覺。

2、當對方遇到困難時,在旁人發現以前,默不作聲地替對方排憂解難。

3、當對方有升職、加薪、生日等喜事時,主動采取合适的方式祝賀對方,把對方的喜事和歡樂放大。

主動做“給面子”的事情,本質上是要借力打力——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通過适當的方式讓對方及旁人覺得“有面子”。

“愛面子”的人,到底在乎的是什麼?掌握2大原則,人脈越來越廣

結束語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雖然博學多才,但所作所為隻顧及了自己的面子,卻忽視了曹操的面子。是以,才會引來殺身之禍。

在現代社會中,“面子問題”同樣也是人情世故中不得不重視的事情。

如果不看重面子,輕則别人看不起自己,重則别人得寸進尺;如果隻顧自己的面子,不顧别人的面子,同樣也會遭到同僚、朋友的排斥。

隻有掌握這兩個原則——不做“不給面子”的事情、主動做“給面子”的事情,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