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時期的特殊比武:兩位散打高手的單挑直接改變了國家命運

春秋時期的特殊比武:兩位散打高手的單挑直接改變了國家命運

在我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整個中國處于諸侯國各自為政的局面,這些諸侯國不再受制于周王室,并且經常為了一點點私利就互相攻打,所謂“春秋無義戰”就是最好的诠釋。然而亂世出英雄,春秋多能人。在春秋戰國時期湧現了不少名将、智謀人士,同時也出現過不少千古流傳的經典戰例。這裡來看一段春秋時期兩個小國之間的戰争,沒想到決定兩國的命運的還是兩位散打高手,他們的對決結果直接改變了國家的命運。

春秋時期曾經存在過一個叫做莒國的小國。公元前1046年,莒國建國,滅國于公元前431年。據史料記載,莒國是當時山東東夷中最強的國家。同時莒國在春秋時期存在了600多年,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國家。公元673年,莒國經過多年努力,使得國家領土面積增加了不少,并且一度擁有30多座城池,疆域僅次于山東地區的齊國與魯國。

莒國還是春秋時期的政治避難福地,莒國附近許多的貴族都有過在莒國避難的經曆,尤其是一次魯國人到莒國避難直接引起了一場戰争。魯國的慶父逃難到了莒國,魯國人許下重金賄賂的諾言來要求莒國交出慶父。貪圖利益的莒國還真的就把慶父交給了魯國,但是魯國原來隻是在忽悠莒國,事後根本不守信用。在山東地區,莒國也算是實力排名第三的國家,于是一怒之下就與魯國發生了多次戰争,結果以莒國失敗告終。

話說這次莒國以莒拿(又名赢拿)為主将統帥大軍去攻打魯國,魯國派公子友前去抵擋,魯國與莒國的大戰一觸即發。結果讓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本來應該是一場激烈的大規模戰争,最後變成了兩位散打高手對決來決定兩國命運的特殊戰争。古典名著《東周列國志》就記載了當時兩人的對決情況:莒拿輸給了耍套路的公子友。

衆所周知,在春秋戰國時期,大将通常乘坐兵車出陣作戰,并不像後來三國時期的武将隻騎着馬去打仗。春秋時期的武将對決也一般都是兩人駕駛兵車互相纏鬥,然而這次莒拿與公子友的對決卻非常特殊。原文寫道:“(莒拿)多力善搏”,這裡所說的“搏”指的就是春秋時期軍人必須掌握的徒手格鬥技巧,相當于現在的散打。莒拿就是徒手格鬥(散打)的超級高手,當時鮮有對手。公子友也是位散打高手,不過根本打不過莒拿,是以他隻好憑借詭計取勝。

公子友忽悠莒拿說:“久聞公子精通散打,不如我們兩人來一場徒手對決,以輸赢定戰争勝負,免得造成太多的無謂傷亡。”莒拿答應了,雙方就在兩軍陣前開始了散打對決。客觀來說,兩人都是當時的猛将,不過莒拿的散打功夫明顯高于公子友,兩人打了50回合以後,公子友開始漸漸不支。關鍵時候,公子友的兒子一句話點醒了公子友。

這時候,公子友8歲的兒子行父喊了一句:“孟勞何在?”《穀梁傳·僖公元年》載:“孟勞者,魯之寶刀也。”晉葛洪寫的《抱樸子·博喻》記載:“沉閭、孟勞,須楚砥以斂鋒。”從古代文獻中可以看出來孟勞是古代的名刀。原來魯國君主把孟勞寶刀賜給了公子友,公子友把寶刀藏在腰間。現在公子友占下風後,經過其子的提醒,于是趁機從腰間拔出了孟勞,一刀把毫無防備的莒拿給斬了。客觀來說,公子友赢的并不光彩,依靠耍賴偷襲才赢了對手。

公子友斬了莒拿後,魯國軍隊氣勢如虹,莒國全軍土崩瓦解,魯國輕松赢得了戰争的勝利。可以假設一下,如果當時赢的人是莒拿,那麼莒國就會取得勝利了。這是一場非常特殊的戰争:一場大規模的戰争,卻因為兩大散打高手的對決草草收場;兩散打高手的單挑直接改變了國家的命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