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經理如何跟面試人員通過短時間的溝通,就能了解面試者到底是否适合這個企業,這一直是人事經理比較頭疼的問題。為此,人事管理專家提出了用STAR方法來面試,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反映面試者的個人能力及心理素質,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使用效果非常好,進而在面試時,被大量的采用。其實,這不僅适用于人力資源管理,而且,對于資訊化項目的選型上,也是非常有用的。
“STAR”是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S”指Situation,中文意思就是情景或者場景。也就是說,在面試資訊化管理軟體或者資訊化合作夥伴是時,要模拟出一個企業真實的環境,看看對方是否能夠适應這個環境。“T”指Target,中文意思就是目标。也就是說,企業模拟出一個環境以後,還不夠,還要在這個環境的基礎上,設定一些企業想達到的目标。“A”指Acton,中文意是就是行動。也就是說,資訊化管理軟體或者合作夥伴,采取什麼樣的方式、采取什麼樣的行動,來達到使用者所期望的目标。“R”指Result,中文意思就是結果。也就是說,采用了他們的解決方案,最終能達到什麼結果,能否實作目标;若目标沒有實作,則還有多少差距等等。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企業模拟出一個真實的管理環境,提出自己想實作的目标,然後讓對方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法,然後企業進行考核,看看這個方法能否達到預計的效果。
不久之前,我就用這個方法面試了幾個ERP軟體及合作夥伴,效果非常的好,可以一針見血的反映出ERP軟體的優缺點及合作夥伴的實力。
一、 企業先自查,發現問題,模拟場景
在ERP項目選型開始前,我先對公司的各個部門進行了一番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我讓使用者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1、 總結出現在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并要寫明來龍去脈。如财務管理人員反映,他們在跟供應商隊帳時,經常發現采購給出的單價不準确。财務人員光給出這個問題還不夠,還要給出問題發生的來龍去脈。财務人員跟采購員确認後,發現原來由于價格變更頻繁,一是新的采購價格無法跟财務及時溝通,二是可能在下達采購訂單之前,可能價格上司之間還在協商,無法确定價格。導緻對張時采購單上的價格跟供應商給出的價格不一緻,需要采購确認,增加了對帳的工作量。
2、 把問題及原因找出來之後,那接下去要做的就是模拟出一個跟實際比較符合的場景,就像演情景劇一樣。空口無憑,我首先找到了這個具體的産品。然後,根據使用者的描述,模拟出當時的環境如下。采購員收到物料計劃部門的物料清購需求,要清購某個規格的玻璃1000平方米;但是,因為近期原材料價格波動過大,是以,即使是昨天剛采購過,在今天下采購單時,仍然要跟供應商确認。但是,由于供應商與公司的采購經理甚至高層之間确認價格需要時間,而且,跟供應商又合作了很久,是以,往往是在采購單下達後甚至在收料入庫後,在确認采購價格。而每下完一次采購單,采購員就要把采購的原始單據送到财務存檔。财務每月就根據采購單、供應商送貨單、公司的入庫單跟供應商進行隊帳;核對無誤後,讓供應商開發票,進行後續的相關工作。
在模拟情景的時候,由于時間精力的限制,我們可能不能一一模拟。是以,在自我檢查的時候,要挑選一些重要的問題,關系到企業民生的問題,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 設定目标
問題找出來以後,我就讓相關責任人提出他們想達到什麼樣的目标。針對以上這個對帳問題,财務管理人員要求很簡單,就是能夠把對帳時的錯誤降低到最少。财務人員對帳時,一般要求三單(企業采購單、供應商送貨單、倉庫收貨單)的内容一緻,若不一緻,需要相關部門開立變更單并注明相關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在三單若不一緻并且責任人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則财務就有權拒絕付款。
在設立目标時,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因為隻有明确的目标,在以後考核的時候,才有參考的價值。若是空空的目标,那跟沒有目标沒有兩樣。
三、 讓資訊化項目合作夥伴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以上兩個步驟做完後,接下去就是到了面試合作夥伴的環節了。在面試合作夥伴時,我跟其他人不一樣,沒有讓他們滔滔而談,講述他們軟體的優勢、他們公司的實力;也沒有讓他們按他們的意圖示範ERP系統。我隻是簡單的讓他們介紹了他們公司及産品的情況,問他們有沒有這個行業的成功經驗後,就轉入了正題。
我把前面收集的問題作業及員工想達到的目标,擺在了桌面上,問他們能否幫助企業的員工解決這些問題;若能夠解決,則能否給出一個解決方案,并在ERP系統中進行實際的示範。
通過這個步驟,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如下資訊。
1、 實施顧問的能力。通過重制到時的操作環境,提出平時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然後讓實施顧問現場給出解決方案,并在系統中示範這個方案的可行性。經過這個過程,我們就可以對這個實施顧問的水準、應變能力、管理經驗等有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經驗豐富、能力強的顧問,面對這些問題時,會面不改色,因為這些問題他在以前的工作中,可能都遇到過,這次是輕門熟路了。而有些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顧問,就會在這些問題前,原形畢露了。因為經過簡單教育訓練的實施顧問,讓他們從頭到尾一步步走流程時,可能沒什麼問題,但是,若中途抽出一個環節讓他們處理時,他們可能就無能為力了。這就如同背課文,若讓他們從頭到尾進行背時,可能沒有多大問題;但是,若中途抽出一段來背時,那背的不怎麼熟悉的人,就會卡在那了。實施顧問也是如此。
2、 ERP系統的流暢性。ERP系統流程的暢通性,對于企業使用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流程跑的是否順暢,直接關系到使用者操作ERP系統的積極性。而考驗ERP的操作是否流暢,就是對于一些實際管理問題的掌控了。而通過實際情景的重制,就可以大緻評估這個ERP軟體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了。
四、 考核結果
最後一步,就是考核供應商給出的解決方案,能否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企業至是以想采用ERP項目,總是希望能夠通過這個項目改善企業的管理,解決員工用到的實際問題。是以,我們在聽取供應商的解決方案時,不要一聽了事;而是要關注,合作夥伴給出的解決方案,能否解決你的燃眉之急。
其實,考核是比較困難的,可能比以上幾個步驟更加困難。因為沒有考核的名額或者比較的對象。若單純以解決使用者的問題為标準,進行評價的話,太過于簡單,不是很合理。因為一個問題往往不隻一個解決方案,而不同的解決方案其效果也是不同的。
是以,關鍵的是,我們就要多了解一些解決方案,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做出正确的考核。要多了解一些解決方案,也不時很困難。隻要我們多面試幾家供應商、多看幾個ERP軟體,那我們就可以多掌握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我們也就可以在其個解決方案之間進行橫向的比較,可以找出更加适合企業、管理效率更高或者更能為企業創作價值、更能夠為員工接受的管理方法。
最後,我們還要注意一點,就是采用STAR方法進行項目選型的時候,無論是選擇合作夥伴還是選擇軟體産品,最後都能夠跟當事人進行會審。如對帳問題時财務提出來的,不過還涉及到采購部門,則在面試時,最好采購部門、财務部門經理都能跟CIO一起,進行三堂會審。因為隻有當事人才最有資格評價合作夥伴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否可行,能夠起到既定的效果。無論是CIO,還是項目合作夥伴,都不能代替當事人做出判斷。
利用STAR方法進行合作夥伴及軟體産品的評估,是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而且其也沒有深厚的理論要求,對于管理經驗比較少的CIO們,更是比較容易上手。我第一次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還比較生硬,有點死搬硬套的感覺;而現在,經過三、四次的應用後,我已經非常娴熟了,不了解的人,還以為我是管理專家呢。這個方法,在我招人的時候,也是屢試不爽,讓我找到了不少優秀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