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對幽門螺杆菌危險的認識加深,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受幽門螺杆菌根除治療(參見上一篇文章 幽門螺杆菌,我們為什麼要殺死它?)。)。本文主要介紹一些關于幽門螺杆菌滅菌的知識(成人)。
幽門螺杆菌的耐藥率在全球範圍内不斷上升,一些抗生素耐藥率很高。在第一次根除治療失敗後,幾乎沒有補救治療的替代方案,幽門螺杆菌可能已經産生了耐藥性,使其難以再次根除。是以,幽門螺杆菌應盡可能立即切除。可以說,對于幽門螺杆菌來說,第一場戰鬥就是決鬥。目前,第五次全國關于治療幽門螺杆菌感染的共識報告(以下簡稱共識)推薦的幽門螺杆菌根除方案是一個含钽的四聯方案。
幽門螺杆菌滅菌方案的藥物組成
共識推薦的幽門螺杆菌四重治療包括質子泵抑制劑、钽劑和兩種抗生素,共 4 種藥物。
質子泵抑制劑包括艾司美拉唑(20mg),核糖菌(10mg或20mg),奧美拉唑(20mg),蘭索拉唑(30mg),斯塔托拉唑(40mg),阿那唑(5mg),上述藥物之一,每日兩次,飯前半小時。
钽劑通常是指鉀钽,标準劑量為220mg,每日兩次,飯前半小時口服。膠體果膠也可以選擇,但藥物的标準劑量尚未确定,根據以前的研究可以選擇200mg,每天兩次或150mg,每天三次。
目前,共識四元計劃中有六種抗生素可用。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唑、四環素、呋喃喹和左旋糖酮。如果沒有青黴素過敏史且皮膚試驗呈陰性,則另一種抗生素首選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副作用小,耐藥率低,無過敏。阿莫西林可與其他五種抗生素中的任何一種配對,但不建議将左旋卡酮和呋喃喹用于首次根除計劃。如果你有青黴素過敏史或青黴素皮膚檢測呈陽性,你不能選擇阿莫西林,你可以選擇其他5種抗生素中的兩種,如四環素加甲唑,克拉黴素加甲唑。在六種藥物中,阿莫西林、四環素和呋喃喹的耐藥率較低,而克拉黴素、甲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較高。具體的抗生素選擇需要考慮抗生素耐藥率、療效、個人用藥史、成本、不良反應和藥物可及性等因素。
一些可能的替代藥物
富馬酸vonorazon(Walker)是一種新型的抑制胃酸的藥物,其抑酸劑比質子泵抑制劑更強大,可作為質子泵抑制劑的替代品,有研究認為可以提高根除率。一般劑量為20毫克,每天兩次。
有學者嘗試使用其他抗生素作為幽門螺杆菌滅菌的備選方案,如氨絲素鎖骨酸鉀、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米諾珠蛋白和磷酸丁,這些藥物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如有必要,可考慮進行選擇,但目前尚不被一緻推薦。
用藥時的注意事項
四邊形治療的标準療程為 10 至 14 天。應盡量保證全程連續用藥,避免缺失,少服用。在用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部不适、疲勞、大便或腹瀉增加、口腔疼痛等,這些不良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能耐受,不影響用藥的延續,少數人症狀較為明顯,不得不停藥。口服抗生素時,要密切注意是否有過敏反應如皮疹,特别是唇水腫、呼吸困難等嚴重反應,如有過敏反應需要立即停藥看病。口服钽可導緻黑便,這是服藥的正常反應,不影響藥物的延續,如果高度懷疑黑是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可以檢查大便血。服用藥物應為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飲酒和吃海鮮。益生菌可以在給藥期間添加(需要與抗生素交錯兩小時),以幫助減少不良胃腸道反應,甚至可能提高根除率。
第一次根除治療失敗後會發生什麼?
在第一次治療失敗後,可以選擇補救措施。對補救措施的主要調整是抗生素。如果甲黴素或洛昔沙星包括在初始治療方案中,應避免在補救措施中重複使用。甲唑耐藥率也比較高,如果再次使用,應增加劑量。如果反複根除治療失敗,應在有條件機關藥物敏感性試驗中,在藥物敏感性結果的指導下選擇抗生素。
初始治療失敗後,應在超過 6 個月的必要間隔後開始補救治療。由于在初始治療中存活下來的細菌處于自我保護狀态,是以細菌呈球形變形,此時幽門螺杆菌對抗生素不敏感,滅菌可能再次失敗。是以,在開始補救治療之前,等待細菌恢複正常狀态非常重要。
根除後的随訪
服用破傷風藥物全程後,應停藥一個月後複查吹氣試驗,以确定是否根除成功(吹氣檢查注意事項請見前一篇文章疑似幽門螺杆菌感染,為什麼吹氣試驗看不出來?) )。根除後,應注意飲食衛生,以避免再次感染。幽門螺杆菌根除後的再感染率不高,國内研究表明,再感染率約為每人每年1.5%。幽門螺杆菌可能在家庭成員中具有傳染性,應考慮其他家庭成員也檢測和根除幽門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