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胎教不僅不能起到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備孕媽媽應該學會科學的胎教方法
大部分人聽到「胎教」這兩個字,都會把它和音樂劃上等号,但其實胎教包含了許多層面;胎動時的撫觸、對寶寶說話都是胎教的一環。我們針對懷孕的不同階段提供促進胎兒成長發育的方法,讓媽媽從孕期開始和孩子培養感情、幫助寶貝健康成長!
其實胎兒從初期發展神經系統,就會開始建立對外在事物的感覺能力。外在世界的刺激,包含聲音、光線、碰觸,都可以幫助寶寶的大腦及五感發展;感官發育以後又會藉由全身神經系統和大腦的連接配接互相刺激,帶動全身成長,是以胎教的确可以幫助胎兒發育。

以下是懷孕三階段可以做的胎教,準媽媽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階段
多做可以伸展、平衡身體的活動
胎兒最早發育的感官是觸覺。在孕期,外界的震動會從肚皮傳遞到子宮再傳遞到羊水,是以輕輕拍撫肚子,就可以讓寶寶獲得刺激。
這個階段也可以開始做孕婦瑜伽、皮拉提斯等活動,這些活動除了可以促進寶寶的平衡覺發展,也可以緩解孕期産生的不适,一直到懷孕後期都可以做。
第二階段
1.在胎動時輕柔撫觸、按摩肚皮
進入第二孕期以後,寶寶的手腳發展得越來越成熟,大概6個月開始就會在子宮裡面拳打腳踢。此時可以輕揉肚皮、順着子宮的方向輕推,利用溫柔的撫觸間接刺激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穩定寶寶的情緒。
如果寶寶動得比較大力,腳踢到橫隔膜或頂住肚皮,可以先輕輕按摩,等疼痛的感覺消除,再慢慢将寶寶頂出來的部位推回去。
2.均衡多元飲食、避開加工食品
寶寶發展出觸覺以後,接着會建立嗅覺及味覺。孫怡虹表示,當胎兒可以嘗到食物的味道,就會開始被媽媽吃的食物影響。如果不想要孩子未來偏挑食或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孕期一定要避免吃單一種類或過度加工、重鹹重辣的食物,盡量讓飲食多元、營養均衡。
3.多和寶寶說話、聆聽愉悅的音樂
接續嗅覺和味覺,主導聽覺的耳朵到了第二孕期也會開始發育。寶寶大概在6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對聲音有反應。
胎兒在羊水中聽到的聲音和我們一般人聽到的聲音差不多,能夠讓媽媽感到放松、開心的聲音,也可以為寶寶帶來相同感受。人與人說話的聲音也很适合刺激寶寶的聽覺。建議媽媽可以一邊撫摸肚子、一邊對寶寶講話或播放聽了會開心的音樂。
4.控制音量、遠離高分貝噪音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聲音都适合胎兒聆聽。長期暴露在115分貝以上的環境,會導緻寶寶的聽力受損,甚至引發早産、出生低體重的風險。如果家裡正好在裝修或住家附近有工地、機器運轉的聲音,最好避開這些噪音。
此外,低頻的聲音穿透力比較強,同樣的分貝,低頻會比高頻更大聲,播放低頻的音樂時一定要控制音量,最好不要用環繞音響,以免重低音傷害寶寶的聽力。
第三階段
1.建立規律生理時鐘、保持正常作息
第三孕期以後,胎兒逐漸發展視覺,開始會感受到光線的變化。此時寶寶的生理時鐘會被外界明暗的燈光影響,媽媽必須保持規律作息,才不會影響寶寶發育。
2.多吃全谷類、胡蘿蔔等護眼食物
要讓寶寶有好眼力,可以多吃奶、蛋、魚、全谷類及胡蘿蔔、番茄、木瓜等蔬菜水果,這些食物個别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茄紅素、花青素、玉米黃素、葉黃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及Omega-3脂肪酸,可以幫助寶寶發展視力。雜糧及肉類中的維生素B群除了對視力有益,也可以促進聽力及肌肉發育。
除了建立規律作息、多吃護眼食物,第三孕期也可以延續第一、第二孕期的胎教方式。
孕期壞情緒會影響寶寶的EQ
既然外界的聲音、光線、碰觸都會影響胎兒發展,媽媽的情緒變化,是否也會影響寶寶呢?
激動的情緒會讓交感神經變得亢奮,刺激子宮血管收縮、影響胎盤供應氧氣;長期處在不良情緒引發的壓力荷爾蒙,會經由胎盤傳遞到胎兒體内;子宮壓力升高也會影響寶寶的情緒發展(EQ),是以媽媽的情緒的确會影響胎兒發育。孕期最好多聽開心的音樂、做孕婦瑜伽或伸展操,讓自己保持在放松、愉悅的狀态。
随時和寶寶對話、讓他知道你的感受
最後提醒媽媽,胎教時單純輕撫肚皮就可以了。和寶寶互動時有任何感受都可以跟寶寶說,讓寶寶了解怎麼做會讓媽媽産生什麼感受。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胎教,隻要是以愛為出發點、顧及孩子的發展需求,對寶寶都有幫助。希望媽媽們能從孕期開始營造一個相對舒适、适合寶寶生長的環境,與孩子建立緊密良好的親子關系。
關于養胎胎教,各位媽媽還有什麼建議或者想法評論區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