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為部落客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s://blog.csdn.net/twilight_karl/article/details/52825295
IP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網際協定位址)由4個位元組的32位二進制數表示,通常以點分十進制的方式表示,也就是之間用點隔開的4個十進制數。IP位址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分别是:按照标準分類的IP位址、劃分子網的三級位址結構、無類别域間路由CIDR和網絡位址轉換NAT。下面介紹4個階段的詳細内容。
1. 标準分類的ip位址
ip位址由網絡号和主機号組成。分為A類位址、B類位址、C類位址和有特殊用途的D類和E類位址。
他們的關系如下圖:
(1) A類位址
A類位址的網絡号為8位,主機号為24位。第一位網絡号固定為0,之後的7位沒有限制,最後的24位表示主機号。是以,
A類位址的網絡号的範圍是:0~127。
網絡号的表示範圍是:0~2^24。
它的ip位址的範圍可以表示為:0.0.0.0~127.255.255.255
但是,網絡号為10 的ip位址有特殊用途,網絡号和或者主機号全為0或全為1的ip位址也是如此,是以可用的網絡号隻有125個,可用的主機号有2^24-2個。
A類位址的覆寫範圍:1.0.0.0~127.255.255.255
(2) B類位址
B類位址的網絡号為16位,主機号也為16位。網絡号前兩位固定為10,後面的14位沒有限制,最後16位為主機号。與A類位址類似,B類位址可用的網絡号為2^14個,可用的網絡号為2^16-1個。
B類的覆寫範圍是:128.0.0.0~191.255.255.255
(3) C類位址
C類位址的網絡号為24位,主機号為8位。網絡号的前三位為110,後面的21位無限制。最後的8位表示主機号。C類位址可用的網絡号有2^24個,主機号為2^8-2個.
C類的覆寫範圍是:192.0.0.0~223.255.255.255
(4) D類、E類位址
D類位址不辨別網絡。用于其他特殊用途。
E類位址暫時保留
2. 劃分子網的三級位址結構
子網的概念引用書上的介紹“标準分類的ip位址存在兩個主要的問題:ip位址的有效使用率與路由器的工作效率。由此人們提出了子網的概念(subnet),子網劃分的基本思想是:借用主機号的一部分作為子網的子網号,劃分出更多的子網ip位址,而對外部路由器尋址沒有影響。”
子網的結構與ip略有不同,子網增加了一級子網号(subnet ID)。是以子網位址的結構是:網絡号+子網号+主機号。處在相同子網下的主機具有相同的子網号。子網的劃分方式對A類,B類,C類ip都有效。
說到子網就不得不提子網路遮罩(subnet mask)的概念,通過子網路遮罩就可以知道該網絡可以包含的最大子網數量。
子網号的位數決定了子網的數量,舉個例子,現在需要用1個ip分出100個子網,那麼設子網号的位數是x,則滿足如下關系:
2^x -2 >= 100
由此可得x>=7,當x=7時子網的位數為7,可以表示的的最大子網個數為128個,可以分出大于100個子網。子網路遮罩的表示方式為:将網絡位址的網絡号所有位數全部轉換為1,網絡号後面的x(子網位數)為也1,其餘位數一律為0。假如上面的例子的ip位址是156.26.0.0,那麼他的子網路遮罩就是255.255.254.0,表示成二進制如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
255 . 255 . 254. 0
那麼如何将ip位址轉換成子網位址呢,其實也很簡單。當我們知道了網絡位址和子網路遮罩後,将網絡位址與子網路遮罩采用與運算即可得出子網位址
10011100.00011010.00000000.00000000 (156.26.0.0)
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 (255.255.254.0)
與運算↓
10011100.00011010.00000000.00000000 (156.26.0.0)
3.無類别域間路由CIDR
CIDR将剩餘的ip位址按可變大小的位址來配置設定。CIDR與ip位址字面上的不同是CIDR後面有”/(數字)”,CIDR采用斜線記法,即<網絡字首><主機号>,例如 200.16.23.1/20表示前20位是網絡字首,後12位作為主機号,是以,主機的數量最多可以為2^12。
CIDR的用途
假如一個校園有200.24.16.0/20的位址塊,他希望分成8個較小的等長的位址塊,那麼為了區分8個不同的位址塊,我們需要至少3位來表示不同的位址塊,所可以從主機号中借3位來表示不同的位址塊,剩下的位數表示主機号。
200.24.16.0/20 1001000.00011000.00010000.00000000
200.24.18.0/23 1001000.00011000.00010010.00000000
200.24.20.0/23 1001000.00011000.00010100.00000000
…
由此可以将位址塊劃分為8個位址塊。
4.網絡位址轉換NAT
引用書上原文研究NAT出于兩個目的:一是由于IPv4向IPv6轉換的程序很慢,是以需要有一種短時間内有效解決ip位址短缺的方法。二是出于網絡安全的目的
NAT裝置需要同時儲存兩種位址,一種是内部ip位址,一種是全局ip位址,當内部主機發出資料請求時,NAt路由器需要按照某種關系将内部ip轉換為全局ip,轉換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靜态NAT,一種是動态NAT。
靜态NAT将一個或一組内部ip轉換成固定的全局ip位址,屬于多對一或者一對一的關系。
動态NAT将内部ip轉換成随機的全局ip,屬于多對多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