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Azure負載均衡(上)

之前的文章中,我建立了一個WEB01的Windows Server虛拟機,接下來我再建立一台Linux(CentOS 7.3)的WEB02虛拟機。在這2台虛拟機上,我分别部署IIS和Apache期望為這2台前面加一個負載均衡實作WEB通路的備援和負載。今天我要給點選分享的就是如下的架構實驗配置過程:

5.Azure負載均衡(上)

Azure 負載均衡器可提高應用程式的可用性和網絡性能。 它是第 4 層(TCP、UDP)類型的負載均衡器。

如果您要做7層的負載均衡那麼需要用Azure的應用程式網關。

如果您要做基于DNS的流量定向通路那麼需要用到Azure的流量管理器。

Azure 負載均衡器使用基于哈希的分發算法。 預設情況下,它使用 5 元組哈希(包括源 IP、源端口、目标 IP、目标端口和協定類型)将流量映射到可用伺服器。 它僅在傳輸會話内部提供粘性。 同一 TCP 或 UDP 會話中的資料包會定向到負載均衡的終結點後面的同一執行個體。 當用戶端關閉連接配接後再重新将其打開,或者從同一源 IP 啟動新的會話時,源端口會變化。 這可能會導緻流量轉到其他資料中心的其他終結點。

這裡我還是選擇之前建立好的現有資源組。

5.Azure負載均衡(上)

選擇A0機型大小

5.Azure負載均衡(上)

選擇之前我們WEB01的存儲賬戶

5.Azure負載均衡(上)

選擇非托管磁盤,以及選擇我們WEB01所在的可用性集裡

5.Azure負載均衡(上)

設定WEB02的公網IP也是動态的

5.Azure負載均衡(上)
5.Azure負載均衡(上)

診斷存儲賬戶還是之前WEB01一樣的

5.Azure負載均衡(上)

OK,開始建立,需要一點時間。

5.Azure負載均衡(上)

在等待的WEB02建立的時間裡,我在WEB01我部署好了IIS也設定好了WEB01在Azure上的解析名稱:

5.Azure負載均衡(上)

接下來就是在WEB01上記得開啟Windows防火牆的80端口允許以及Azure上WEB01虛拟機的NSG端口入站放行。

5.Azure負載均衡(上)
5.Azure負載均衡(上)

然後我們可以試下是否可以通路到我們WEB01的網頁,OK沒有問題。

5.Azure負載均衡(上)

接下來我按照同樣的原理和方法在WEB02上部署啟動Apache服務,并開啟防火牆80端口以及配置好SElinux,在建立好CentOS系統後,我用建立虛拟機的zjunsen賬戶進行ssh連接配接,連接配接上去以後我們需要用root賬戶這麼辦呢?

5.Azure負載均衡(上)

修改完root密碼後就可以切換root賬戶了

5.Azure負載均衡(上)

安裝并啟動Apache伺服器

5.Azure負載均衡(上)

在Azure上設定好NSG的80端口入站。以及配置WEB02在Azure上的DNS名稱

5.Azure負載均衡(上)

測試下WEB02通路,OK沒問題。

5.Azure負載均衡(上)

本文轉自 ZJUNSEN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rdsrv/2064658,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