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SI七層模型

OSI七層模型

由國際标準化組織在1984年頒布的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一個開放式體系結構,将網絡分為七層

<col>

分層

功能

應用層

網絡服務與最終使用者的一個借口

表示層

資料的表示、安全、壓縮

會話層

建立、管理、終止會話

傳輸層

定義傳輸資料的協定的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網絡層

進行ip位址尋址,實作不同網絡之間的路徑選擇

資料鍊路層

建立Mac位址連接配接、進行Mac位址尋址、差錯校驗等功能

實體層

建立、維護、斷開實體連接配接

OSI七層模型

tcp/ip模型把OSI模型的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簡化融合成應用層了,五層tcp/ip模型剩下的不變,在簡化到4層的話就會把OSI模型的資料鍊路層和實體層合并為網絡接口層,如圖:

OSI七層模型

HTTP、FTP、TFTP、SMTP、SNMP、DNS

TCP、UDP

IP包括:(ICMP、IGMP、RARP、ARP)

資料鍊路層、實體層

由底層網絡定義的協定IEEE802.3有線網絡标準,IEEE802.11無線網絡标準

OSI七層模型

應用層下發一個資料到傳輸層,包一個TCP頭部其中包含了源端口号與目的端口号變為資料段後繼續下發,到網絡層後在資料段外再包一個IP頭部其中包含了源IP位址和目的IP位址變為資料包後繼續下發,到資料鍊路層後再在資料包外包一層Mac頭部,其中包含源Mac位址與目的Mac位址變為資料幀後繼續下發,到實體層後經過實體裝置把資料幀轉化為比特流(二進制)後到對方電腦。

OSI七層模型

到對方放電腦後由實體層把比特流變為資料幀後上發到資料鍊路層也就是交換機确認目的Mac位址是否是自己的(交換機不能解封裝)如果是就繼續上發到網絡層也就是路由器由路由器把Mac頭部去掉,再确認目的IP位址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再把IP頭部解封裝掉然後繼續上發到傳輸層,再由傳輸層确認目的端口号是否正确若果正确再把TCP頭部再把資料上發到應用層。

OSI七層模型

大緻:計算機

大緻:防火牆

大緻:路由器

大緻:交換機

大緻:網卡、網線、光纖

OSI七層模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