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SI參考模型(簡略)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參考模型實作了開放式資料通信的可能性。OSI參考模型将網絡分為實體層、資料鍊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實體層主要功能是傳送和接收比特流,并且指定不同種傳輸媒體之間的電壓大小、線路速率的電纜的引腳數。實體層從第二層資料鍊路層(DLL)接收資料幀,并将幀的結構和内容轉化為可以在媒體中傳輸的比特流(即0或1)。

資料鍊路層在網絡通信中具有兩個功能:資料的發送和接收,為資料的有效傳輸提供端到端的連接配接。

資料鍊路層的功能還包括實體尋址、網絡拓撲、網絡媒體通路、錯誤檢測、幀的順序傳送和流量控制等。

網絡層的功能是在源節點和目标節點之間建立它們所使用的路由。網絡本身沒有任何錯誤檢測和修正機制。網絡層的可靠傳輸必須依賴于由資料鍊路層提供的錯誤檢測和修正機制。

傳輸層提供的服務類似于資料鍊路層所提供的服務。傳輸層的功能也是保證資料在端于端之間完整傳輸。不過傳輸層于資料鍊路層不同,傳輸層可以檢測到路由器丢失的包,然後自動産生一個重新傳輸請求或給發送方一個回報。傳輸層的另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重新排序收到的亂序資料包。

會話層的功能主要用于建立、管理和終止兩個計算機系統之間的通信流。

表示層的最主要功能是管理資料編碼的方式。提供加密、翻譯、壓縮、轉換等功能。

應用層是初始化通信會話的起因。還負責識别通信的對方是否可用以及資源是否存在。

更多請閱讀:OS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