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大時代到來,甯德時代曾毓群談如何把握确定性機會

“新能源行業的确定性機會已經到來。”

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近日在參加2021高工锂電年會時做出如此判斷。他表示,碳中和已從全球共識變成全球行動,全球綠色發展的決心正在不斷加強,并落實到各國實踐中,很多政策法規持續出台,逐漸具體化。比如,中國、美國和歐盟等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提出了相關的承諾和舉措。

新能源大時代到來,甯德時代曾毓群談如何把握确定性機會

從全球來看,電力和交通行業是碳排放的大戶,而電力和交通的轉型,都需要大容量電池作為保障和支撐。随着各國雙碳政策的逐漸落地,全球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滲透率在快速增長。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乘聯會資料顯示,11月我國新能源車的單月零售滲透率為20.8%,今年前11個月滲透率為13.9%。乘聯會判斷,明年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可突破20%。而在中國新能源車企争相湧入的挪威,其單月滲透率已經超過了90%。

面對确定性機會,作為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的世界巨頭,曾毓群在演講中分享了甯德時代在材料創新、系統結構、結構創新和極限制造等方面的最新階段性成果。

曾毓群認為,材料創新的本質是計算水準的比拼,為此甯德時代打造了全球領先的數字化研發平台,将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都嵌入到電池研發,大大加速了甯德時代在鈉離子電池、锂金屬電池、無钴無貴金屬電池等新化學體系方面的研發程序。今年7月底,甯德時代釋出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

在系統結構方面,曾毓群透露,甯德時代全球首創的 CTP 技術目前已更新疊代出第三代,針對續航痛點、安全痛點和低溫痛點都進行了優化和提升。

新能源大時代到來,甯德時代曾毓群談如何把握确定性機會

在結構創新方面,甯德時代基于BMS的全新算法,提出并實作了在單個電池包中布置AB兩種不同電芯的混搭設計方案,這種混搭既可以是“鐵锂+三元”的組合,也可以是“锂電池+鈉電池”的組合,還可以是其他更多種不同的組合。

在制造方面,甯德時代的電池工廠利用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等技術,可以每1.7秒生産一個電池,缺陷率僅有十億分之一,同時将勞動生産率提高了75%,能源消耗降低了10%。

除了技術上的創新,曾毓群也着重提到了供應鍊的問題,他表示,甯德時代會選擇志同道合的夥伴,開展和深化戰略合作,盡快努力打造供應鍊的四大競争力。

其一是規模競争力。近期,巴斯夫、陶氏化學、湖北宜化、貴州磷化等國内外大型化工巨頭已開始進入電池産業鍊。“這對行業是好事,”曾毓群指出,電池市場規模增長之快,很快将邁向TWh時代,海量需求呼喚大化工供應鍊,需要化工巨頭進入到這個行業,提供巨量的、穩定的供給,并通過供給側帶動全産業的更新。

其二,面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坡和退出,要盡最大努力降成本,盡快實作新能源汽車的成本競争力,曾毓群表示這是全産業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務。

“有些環節、有些企業,隻顧眼前利益,追求短期暴利,這不利于行業發展,也不利企業自身,供應鍊環環相扣,安能獨善其身?”面對産業鍊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他毫不客氣地指出并發問。

其三打造品質競争力,需要材料企業、電池企業、整車企業,共同扛起責任擔當。

新能源大時代到來,甯德時代曾毓群談如何把握确定性機會

最後是低碳競争力。曾毓群認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應用,為“雙碳”提供關鍵支撐,但電池行業也要以身作則,把自身降碳作為重要目标。“長遠看,誰先實作了低碳和零碳,誰就掌握了競争的主動權。”他呼籲,國内要盡快研究提出我們國家的碳足迹核算标準和法規要求,同時全産業鍊要共同努力降碳。

“新能源的大時代已經到來,但确定性機會下,仍有不少挑戰,唯有以變應變,與時俱進,方能持續勝利,”曾毓群在演講的最後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