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片短缺對人工智能的影響

全球晶片短缺的影響随處可見:從家用電器價格上漲到消費電子裝置産能受限。急需處理器的人工智能應用也正面臨壓力,不過SambaNova CEO表示,硬體本身并不是人工智能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目前半導體供應鍊瓶頸的根源已經潛伏多年,但COVID-19大流行讓問題浮出水面。在2020年2月的一篇預測報道中,半導體工程公司(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警告稱,200毫米晶圓的晶片廠裝置的需求即将超過供應,這類裝置通常用于較老、較慢的晶片。

晶片短缺對人工智能的影響

物聯網(IoT)裝置不需要最快的晶片,可以用200毫米的晶圓制造,其需求的激增通常被認為是導緻晶片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高速發展的物聯網産業引發了對各種尺寸晶片的需求激增,而晶片生産則進一步滞後。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提到,在2021年第三季度晶片傳遞周期達到22周,是2020年底,約13周的将近兩倍。這也是自2013年開始監測該行業以來所見到的最長交貨時間。其他特定類型的晶片,包括用于汽車的微控制器,交貨時間甚至長達32周。這是促使二手車價格在過去一年中上漲21%的潛在因素。

全球晶片短缺也開始影響人工智能。許多人工智能模型,如計算機視覺和NLP(自然語言處理),都依賴強大的GPU進行模型訓練。是以當晶片廠正在努力生産較老、速度較慢的晶片時,GPU等高端晶片也存在短缺。

GPU巨頭英偉達(Nvidia)的首席執行官黃仁勳(Jensen Huang)警告稱,該公司正面臨供應鍊方面的限制。英偉達的GPU生産依賴于亞洲晶片廠。8月15日,在公司公布财務業績後,黃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的評估是,明年大部分時間,我們将看到供應緊張的環境,主要是因為我們的需求太大了。”

全球都在加速企業的數字轉型戰略,并以更快的速度推動對人工智能應用的需求。這也引發新型晶片設計蓬勃發展,這些設計針對的是新興的人工智能。

SambaNova Systems,這是一家成立4年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估值已經超過50億美元。該公司已與台積電簽訂合同,使用7nm(納米)工藝制造其可重構資料流單元(RDU: ReconfigurableDataflow Unit 一種下一代處理器,旨在提供本地資料流處理和可程式設計加速)。RDUs在預先配置的機架中出售,或者通過軟體即服務(SaaS)傳遞方法作為API提供。

SambaNova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Rodrigo Liang表示,快速的硬體隻是SambaNova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他說,開發一個成功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晶片短缺加速了業界對計算效率的關注。終端使用者越來越傾向于使用人工智能特定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使用商品元件,以獲得這種效率帶來的好處。人工智能是一個系統問題,單靠晶片是無法解決的,為了成功地将人工智能項目投入生産,終端使用者必須能夠将人工智能內建到他們的工作流程和應用程式中。積累單個元件(如晶片)和自內建解決方案是一項耗時且昂貴的工作,且大多數組織缺乏所必須的重要技能和專業知識。

除了晶片短缺,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是人工智能人才短缺。Liang說:“目前,大多數人工智能人才都在大型科技公司工作。為了實作更普遍的人工智能公平,行業必須提供高易用性的産品,為終端使用者降低實施和擴大人工智能所需專業知識的門檻。”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趣的時代。物聯網裝置的爆炸式增長、居家辦公的要求以及晶片廠本身的産能短缺,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導緻對晶片的需求超出了可用供應。

然而,危機也可能是機遇。如果處理能力受到限制,創新型公司會找到解決這個限制的方法。各大公司已經承諾投入數千億美元建造新的晶片廠。中國許多公司也都開始投入晶片研發和生産行業。這一危機将在未來幾年促使行業釋放出更多的創新。

本文位址:https://www.linuxprobe.com/tracking-xinpian-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