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英雄不是無所畏懼,而是能夠戰勝恐懼。曹操是奸雄、是枭雄,同時也是一位英雄,他的雄才大略,連尊劉貶曹者也不得不承認:在後漢三國年間,最厲害的人就是曹操,劉備給他當過跟班,孫權寫表勸他稱帝,結果還被他反諷。

曹操很厲害,但他并不是無所畏懼。曹操不怕草莽董卓,也不怕纨绔袁紹,但是他對同時期的另外四個人,卻不能不心存忌憚——這四個人當然不包括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隻是欣賞而已,意思是這個碧眼紫髯的家夥,可以當我的兒子,當對手,他還差點兒成色。

曹操對自己一生最忌憚的四個人的态度也是不一樣的: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于是我們就有了這樣的問題:這四個人讓曹操寝食難安,他最想殺的為何隻有一個?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其實在曹操活着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三國,即使有也不是魏蜀吳:曹操一直打着漢軍的旗幟,劉備永遠也不會自稱為“蜀”,隻有孫權給自己取的國号是“吳”。

當時曹劉孫三家争霸,各自的稱号分别是大漢丞相、魏王曹操,大漢大司馬、漢中王劉備,行車騎将軍、領徐州牧、吳侯(曹丕封其為大将軍、持節督交州、領荊州牧事、加九錫、吳王)孫權。如果當初誰拒絕承認自己大漢臣子的身份,是一定要被其他軍閥圍攻的。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曾經一心想當忠臣的曹操,對大漢天子劉協(曹操并不知道劉協谥号為“獻”,也不知道劉備會稱其為孝愍皇帝)談不上有多尊敬,但卻不能不心存忌憚,于是《後漢書》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贲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浃背,自後不敢複朝請。”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在當年,曹操殺劉協易如反掌,但是面對虎贲軍的鋼刀,他也隻能大驚“失色,俯仰求出。”如果漢獻帝不顧一切地翻了臉,曹操那次進宮就出不去了。

劉協并沒有像康熙擒鳌拜那樣喝令虎贲軍手起刀落,他也是心存忌憚:“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

劉協不知道虎贲軍露刃挾曹是不是擺樣子,更不知道那幫人聽不聽自己的話,但有一點他是知道的:曹操死了,還有劉操孫操袁操出現,皇帝被架空的命運已經注定。

曹操當年可以殺掉劉協,也可以讓劉協當太上皇而擁立其子(劉協沒有實權,并不影響他生兒育女,他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但是曹操最後還是沒有邁出那一步,因為那會授人以柄,自己也可能變成第二個董卓。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曹操對大漢天子劉協心存忌憚,最後隻好避免見面,說明他還不想跟皇帝徹底撕破臉,當權臣而不稱帝,這是曹操的底線,收拾大漢天子乃至漢家江山這種事情,他留給曹丕去做了:“施于有政,是亦為政(這是孔子名言,曹操的意思是我已經幹了皇帝的活兒,即使不稱帝也是皇帝)。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曹操忌憚劉協,但他并不想消除這個威脅,而是采取了“惹不起躲得起”的消極應對方式,默默地積攢實力和人望,加九錫、晉魏王,都是在給兒子曹丕鋪路,曹丕也沒有辜負老爹的期望,成功地把妹夫拉下馬,順便還收編了妹夫的兩個女兒,也不知道這兩人見了面,是魏文帝曹丕管山陽公劉協叫嶽父,還是劉協管曹丕叫舅哥。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除了忌憚劉協,在三國正史中,曹操還對另外三個人高度重視并心存忌憚,排在第一位的當然就是劉備劉玄德:“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吾俦也。”

從青梅煮酒的時候起,曹操就把劉備當成了一生勁敵。

曹操和劉備的關系,總是讓人想起電視劇中的一個狗血橋段:兩個好朋友終于表明了死對頭身份并決出了生死,最後時刻,一個握着另一個的手,表示“來生還做兄弟”。

曹操有大好機會可以做掉劉備,但卻以連他自己都不肯相信的理由放過了:“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曹操這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跟劉備打架。袁紹十萬大軍壓境,曹操并不急着迎戰,反而親自出馬去打劉備:“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

曹操多次親征都跟劉備有關,不是幫劉備就是打劉備,呂布、袁紹不過是他摟草的時候打到的兩隻兔子。

曹操劉備恩怨糾葛一直持續到先後辭世,曹操辭世,劉備還派遣使者拿着禮物前去吊唁——這可不是諸葛亮哭周瑜,而是正史明确記載的真實事件:“備聞曹公薨,遣掾韓冉奉書吊,并緻赙贈之禮。”

曹操薨逝,劉備吊唁,如果劉備死在曹操之前,估計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曹操沒準兒還要大哭一場:“這麼好的對手,可惜死得太早了!”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沒有對手的英雄是寂寞的,曹操不想殺大漢天子劉協,是有半分忠心和九分半的顧慮,而他不想那麼快幹掉劉備,應該是英雄惜英雄,對手難得。

一個是不太敢殺,一個是舍不得殺,而另外兩個讓曹操心存忌憚的人,讀者諸君看正史中的兩句話就知道了:“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關羽荊州慘敗,如果落到曹操手裡,頂多是囚禁終生,是絕無性命之憂的,但是曹操嚴令手下不許窮追擒拿:“魏王操聞羽走,恐諸将追之,疾敕仁如俨(趙俨,曾轉達曹操不追關羽的意思)所策。”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曹操不想殺劉協、劉備、關羽,原因各不相同,而對馬超馬孟起,他則是恨得牙根癢癢,必欲除之而後快。

在正史中,曹操并沒有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他甯肯招降韓遂,也不以馬騰為籌碼要挾馬超歸降,可能是對馬超打心眼兒裡厭惡:“你爹和你弟弟還在許都為官,你卻在西涼造反,擺明了是六親不認呀!”

《三國演義》颠倒了馬超起兵和馬騰被殺的時間順序,《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寫得很明白:“十六年秋九月庚戌,曹操與韓遂、馬超戰于渭南,遂等大敗,關西平。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誅衛尉馬騰,夷三族。”

曹操最忌憚的四個人:一個沒必要殺,兩個舍不得殺,一個必須要殺

馬超為了擁兵自重割據一方,連父親和兄弟的安危都不顧,這樣的逆子貳臣,曹操不想留也不敢留,當然更不會招降重用。

其實不僅僅是曹操不待見馬超,就是張魯劉備,對馬超也是防着一手:“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夫妻?”

殺劉協,曹操不敢;殺劉備,曹操不舍;殺關羽,曹操痛心。隻有殺馬超,曹操是眼皮都不會眨一下。

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同樣是令曹操寝食難安的四個障礙或勁敵,曹操為何隻想殺馬超,難道僅僅是因為他不孝嗎?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