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錯失了劉備統一天下唯一的一次機會,卻被司馬懿的閃電戰所殺

此人錯失了劉備統一天下唯一的一次機會,卻被司馬懿的閃電戰所殺

三國時代孟達的水準不高,但他卻有一個天大的機緣,能幫蜀漢赢得一統天下的機會。可惜的是,由于他的愚蠢,白白浪費了機會,并且還是以丢失了荊州,讓關羽送掉了性命。

在高手如林的三國,像孟達這樣的貨色,原本就是露一次面,然後就消失不見了。但孟達卻沒有消失,命運對他非常照顧,還讓他成為時代的暗子,在曹魏和蜀漢之間攪動風雲。

不過孟達是真沒有殺死過徐晃,根據《三國志·魏書·徐晃傳》記載:“病笃,遺令斂以時服。性儉約畏慎.……太和元年薨,谥曰壯侯。”也就是說,徐晃是于公元227年病死的。是以徐晃的死和孟達沒有任何關系。

孟達沒有殺死過名将,更沒有出色的戰功。本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三國過客。但孟達的一生頗具标本意義。我們通過孟達的一生,看看當一個人的才華不那麼出衆時,如何才能利用平台,實作自己最大的價值?因為即使再普通的人,命運也會給一次發達的機會!

1)孟達的朋友很厲害。

孟達自己水準不高,但他會交朋友。他的朋友的名字就是法正。和孟達不同的是,法正因為才華高,很早就成為名士。而孟達基本上沒有什麼知名度。公元196年,由于天下饑荒,法正就和孟達一起到蜀國讨口飯吃。順便也能實作自己的理想。

此人錯失了劉備統一天下唯一的一次機會,卻被司馬懿的閃電戰所殺

但可惜的是,劉璋這個人沒有什麼才華,也沒有什麼志向。是以對法正這樣的人才不怎麼重視。法正也很快有了不滿。是以和張松這樣同樣懷才不遇的就動了小心思。他們準備把劉備迎進西川。孟達雖然才華不高,不知道怎麼操作,但他對法正還是非常信任的。如果自己沒有主意,就相信自己聰明的朋友,這是孟達的一個顯著特點。

按常理來說,孟達和法正是朋友,後來和劉封一起能取下上庸。也就是說孟達還是有一定的才華。但這恰好暴露出來孟達的短闆,也就是說,孟達有才,但卻沒有大局觀,不能準确的分析出目前的形勢。

這樣孟達很容易就陷入一個誤區,如果有法正這樣的朋友,能給他分析形勢,啟發引導他怎麼才能正确的選擇的話,孟達也沒問題,他肯定能做出正确的選擇。但如果沒有法正的話,他就自以為是的做出自己的決定。當然由于沒有分析時局的能力,是以孟達總是錯誤。

是以,孟達的水準就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遇到運氣了,他也能順水順風的成就不小的事業,如果情況起了變化,他也能憑能力虧光他靠運氣賺的所有的錢。

是以,法正這種人是自己能帶來财富,孟達卻是靠别人給自己帶來财富。由于法正的水準高,對劉備幫助特别大。而孟達表現還比較中規中矩。是以劉備對孟達還是比較看中,讓孟達守江陵,也就是現在的荊州。劉備拿下西川之後,孟達也稱為宜都太守。

2)孟達迎來他的高光時刻!

是以,就在這一年,在劉備每一路都是好消息的情況下,劉備也對孟達給予厚望。讓孟達率軍從秭歸出發,北攻房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房縣。孟達果然延續了劉備軍團的運氣,房陵很快被孟達拿下。

此人錯失了劉備統一天下唯一的一次機會,卻被司馬懿的閃電戰所殺

劉備大喜過望,是以鼓勵孟達再接再厲,順便攻下上庸和西城。但劉備考慮到孟達的能力,很有點不放心。是以這時候劉備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把自己的義子劉封派去幫助孟達。當然劉封一去,孟達很自然的就降為劉封的手下。

劉封的能力劉備還是非常相信的。公元211年,劉備進入西川。在和劉璋鬧翻了之後,劉備就火速召諸葛亮入川。這時候年僅二十歲的劉封就在諸葛亮麾下作戰。劉封當年已經非常勇猛了,所過之處,一路旗開得勝,沒有戰敗過。等到西川平定,劉封被封為副軍中郎将。

劉封最出彩的是在漢中。當年在漢中之戰的時候,劉封的勇猛善戰非常顯眼。讓曹操非常氣憤,曹操大罵劉備:“賣鞋的小子,隻會叫你的假兒子來擋你家太公麼!等我叫我家長黃胡子的真兒子來打你。”

曹操還真的派人召曹彰來與劉封對敵,可惜的是曹彰還沒有到漢中,曹操已經由于撐不住就撤軍。劉封和曹彰的火星撞地球沒有發生。是以劉封還是非常有水準和能力的。

是以,劉備由于對孟達的水準擔心,派能力更強的劉封來上司是沒有錯的。并且劉封一到,的确和孟達一起拿下上庸。

我們看劉封的進軍路線:劉封當時在漢中,是以從漢中順沔水(今天的漢水)南下和孟達合兵一處。由于劉封的到來,上庸太守申耽很痛快就投降了。劉備的戰略目标實作。

孟達也到了人生的巅峰!

3)孟達誤導了劉封!

而這時候,包圍襄陽的關羽派人讓劉封帶人從西面進攻襄陽。應該說,此時關羽的政策非常正确,襄陽已經被關羽打的岌岌可危了,如果再加上劉封孟達的軍隊,關羽很快就可以拿下襄陽和樊城,直接威脅到南陽的宛城。如果拿下宛城,這就是劉邦入秦的線路圖。光想想都讓人興奮。

此人錯失了劉備統一天下唯一的一次機會,卻被司馬懿的閃電戰所殺

但可惜的是,這時候孟達開始出昏招,而劉封也腦子進水了。劉備打下上庸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能和荊州連成一片。而襄陽樊城不拿下來,根本過不了漢水,是以根本沒有實作戰略目标。

這時候孟達認為剛拿下上庸,要穩定一下,免得上庸又反水。而劉封竟然認同了。說白了兩個人根本不想幫助關羽。

劉封本來就不想幫助關羽。因為當年劉備準備收劉封為義子的時候,關羽是持反對态度的。關羽提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劉備當年沒有兒子,劉封很可能就變成繼承人了,但如果後來劉備又有了自己的兒子,劉封會怎麼想。是以關羽認為劉備在給自己找事。是以劉封恨關羽。

但孟達此時就有點腦子短路了。關羽根本和他沒有任何瓜葛。他完全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他完全沒有大局觀。也就是如果襄陽樊城拿下,你就是給上庸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為什麼,就因為上庸恰好被漢中和襄陽夾在中間。有襄陽在手,曹魏根本無法救上庸。但如果沒有襄陽,曹魏随時可以增兵上庸。是以,這時候孟達的智商短闆就暴露出來了。他努力勸說劉封不幫助關羽,導緻關羽沒有辦法,把荊州最後的力量調到前線,給了東吳機會。

孟達此舉就是自私自利。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白開心。

而這樣的結局就是,關羽戰敗被殺,荊州失手。上庸的出路被人為封死。也許這個時候孟達和劉封才看明白。可惜已經晚了。

天堂和地獄通常隻有一線之隔。劉封這時候非常恨孟達,就欺淩孟達。他把所有的罪過都安在孟達身上。孟達一看這種情況,他選擇了投降曹魏。

孟達這時候耍了一個小聰明,他給劉備寫了一封信,說明自己投降的原因,把這一切歸罪到劉封身上。是以,孟達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

蜀奸孟達帶着徐晃和夏侯尚襲取了上庸三郡。這時候孟達寫信勸劉封投降,遭劉封拒絕。劉封跑回西川,被劉備殺死。可惜了。而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孟達,卻是享盡尊榮。

孟達投降後,曹丕為了讓孟達起到示範作用,就封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将軍,封平陽亭侯,曹丕還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讓孟達做新城太守。

可惜好景不長,曹丕去世。孟達心中不安,就又寫信給諸葛亮,想重新回到西蜀。可見當蜀奸的日子并不是想象的那麼好,一旦跪下,就再也直不起腰。

此人錯失了劉備統一天下唯一的一次機會,卻被司馬懿的閃電戰所殺

公元228年,孟達想叛亂的消息被司馬懿知道。司馬懿寫信安撫他。然後率大軍晝夜兼程,八天到上庸城下。孟達的外甥偷偷投降,孟達被殺。

綜上所述:孟達一生最大的缺陷就是能力有限,看不清大局。是以他這樣的人,如果跟着法正和劉備,也能做出一番成績。這也能側面說明,孟達是一個普通人的才華。必須在合适的平台才能有較大的發展。

但孟達看不清自己的局限。在關鍵時刻荒唐的勸說劉封不幫關羽,導緻關羽抽調了荊州的備用兵力,讓呂蒙有機會偷襲荊州。如果孟達勸說劉封日夜兼程,如洪水一樣閃電出兵襄陽,無疑三國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惜上天給劉備集團一個天大的機會。但可惜被孟達錯過了。而他後來投降後也因不如意,又想回歸蜀漢,被司馬懿用閃電戰滅殺。

當年他錯過什麼,最後他就死于什麼!

此人錯失了劉備統一天下唯一的一次機會,卻被司馬懿的閃電戰所殺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