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門科創回歸“硬核”“講故事”讓位于實際應用

熱門科創回歸“硬核”“講故事”讓位于實際應用
熱門科創回歸“硬核”“講故事”讓位于實際應用
熱門科創回歸“硬核”“講故事”讓位于實際應用
熱門科創回歸“硬核”“講故事”讓位于實際應用

2021年,科技創新創業回歸“硬核”趨勢明顯,“硬科技”類創業越來越受投資人和市場青睐,科技創新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而不是能講什麼故事更顯價值。

數字經濟時代下,科創更顯重要,創投模式也在随之發生改變。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已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資料顯示,2020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增速達9.7%。

中國消費網際網路發展較快,移動支付、電子商務規模領先全球,但是“網際網路+産業”發展仍存在挑戰。為推動數字經濟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硬核”科創很關鍵。

今年,南方都市報社南都科創工作室啟動“2021科創中國50人TOP評選”活動。科創企業發展潮起潮落,但科創人物展現的創新精神更具價值,或是積極探索技術創新,或是積極開拓技術應用落地、敢于嘗試投資新模式。這也成為南都啟動本次活動的初衷。

評選征集過程中,南都科創工作室聯手資料生态夥伴天眼查,對符合“硬核”科創名額的樣本企業進行資料分析及行業觀察,深入檢驗公司科創程度及産業投資情況,作為人物評選的重要名額。其中,智能汽車、機器人、産業網際網路、元器件四個行業賽道企業資料也反映出近兩年行業發展趨勢。

01

智能汽車

商業化路徑逐漸清晰,或迎二次投資熱潮

2021年,是智能汽車産業,尤其是自動駕駛領域相關産業鍊高速發展的一年,政策的制定以及資本市場的認可都充分展現了這一點。

早在2015-2018年期間,自動駕駛領域便迎來了快速發展,但由于2019年的車市與資本市場的寒冬,加之技術成熟度不足和場景落地能力有限,自動駕駛行業開始“退燒”。2021年開始,随着智能汽車已成為繼網際網路後全球最大的創業風口以及商業化場景有望加速落地,創投機構對于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投資熱情再次被點燃,自動駕駛領域也迎來了第二次投資熱潮。

天眼查顯示,此次中國科創TOP50人物榜單智能汽車賽道中報名公司絕大多數在2021年都獲得了創投資本的融資或者走向IPO之路。其中,以公司最新融資情況為标準,15%的公司獲得B輪級别的融資,30%的公司獲得C輪級别的融資,15%的公司獲得D輪融資,已有10%的智能汽車公司成功IPO或者正在申請IPO。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汽車的融資金額也十分可觀,其機關多以“億”為機關,且絕大多數為美元。

與此同時,自動駕駛行業也逐漸形成了類似共識:目前自動駕駛已經走完上半場,自動駕駛技術可行性已得到基本驗證,Demo已實作小規模落地;而下半場則是成本控制、規模化和營運能力的比拼,同時還要不斷适應相關法律法規的限制,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

有業内人士認為,第一輪投完以後,大家還是比較迷茫的,甚至行業内有很多人認為自動駕駛永遠不可能實作。但現在看下來,很多L2級、L3級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開始有營收,在包括港口、礦區、環衛等細分賽道看到了盈利模式、商業模式的落地,很多公司已經有了一定的造血能力。

此外,2021年也被譽為“自動駕駛上市元年”,多家自動駕駛科創領先企業紛紛傳出上市的信号。此外,2021年前後,來自超二十家科技、網際網路領域龍頭企業的新一輪“跨界入車圈”現象爆發,助推了自動駕駛領域的行情。

02

産業網際網路

垂直化程度更深 在産業應用更進一步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國家相關政策和産業轉型更新的大背景下,發展數字經濟是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之年。在這個過程中,産業網際網路将以産業數字生态重構的方式出現,有望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态勢。

《中國産業網際網路白皮書》預測,2025年,我國産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達到4萬億元;2030年,将達到12.22萬億元。同時,國内産業網際網路市場滲透率也将進入大幅增長期,從目前的3%達到2025年的12%,并在2030年達到38%。

有業内人士分析,過去十年,消費網際網路實作了從1到正無窮的爆炸性增長,産業網際網路隻有從1-10的數位變化,未來十年,産業網際網路、工業制造将會爆發多個升浪。

天眼查顯示,此次中國科創TOP50人物榜單産業網際網路賽道中報名公司絕大多數在2020-2021年間都獲得了創投資本的融資。其中,以公司最新融資情況為标準,25%的公司獲得了B輪級别的融資,37.5%的公司獲得了C輪級别的融資,25%的公司獲得了D級别的融資。

在傳統産業與數字技術、資訊技術等新技術的跨界融合發展程序加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如今産業網際網路不再隻講技術賦能的故事,而是将落腳點更多放到多角度、多領域的融合應用,如在汽車電子、機械制造、紡織服裝各個垂直領域裡的深度應用,智能礦山、物流運輸等工業網際網路結合5G、區塊鍊的融合技術應用。在這個過程中,産業網際網路也不斷培育出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衆包研發、工業直播、個性化定制、C2M等新賽道。

在技術應用層面中,産業網際網路平台也将出現分化,變得更加貼合于企業的訴求和應用場景,AI的應用、大資料的處理、數字模組化等基于雲的業務已被産業網際網路廣泛應用,雲形态的産業網際網路類應用變得更為廣闊。

03

機器人

科學家領銜搶灘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這成為業界的共識。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準的重要标志。

《中國制造2025》及之後制造業高品質發展的一系列國家政策中,中國都将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發展重點戰略之一。2020年9月,廣東高起點培育20個戰略性産業叢集。機器人産業成為廣東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之一。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産量從7.2萬套快速增長到21.2萬套,年均增長31%。随着醫療、養老、教育等行業智能化需求的持續釋放,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也蘊藏巨大的發展潛力。

機器人賽道近兩年來受到資本高度關注。根據天眼查資料,此次納入評選的機器人賽道企業平均每家企業披露融資事件達到5次以上,融資階段均達到B輪以後,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輪以上融資。

這說明在第一輪機器人創業熱潮中獲得早期投資後,這些科創企業以技術和應用進一步得到了更多投資人的認可。從融資金額來看,這些企業最新一輪融資多數達到億元人民币以上,不少已經具備了沖擊上市的實力。

機器人賽道有多“硬核”?梳理納入評選的科創企業可以發現,其中多數企業的創始人或CTO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背景。

根據天眼查資料,此次納入評選的機器人類科創企業創始人或CTO主要分為三類,一類直接由國内著名工科院校自動化、機械相關專業的教授級專家領銜創辦機器人企業,且這類企業為數不少;一類則是由自動化強學科高校的畢業生創辦,這些畢業生往往在校期間還曾參加過各類機器人比賽并名列前茅。此外,也有專業出身創始人+教授專家做企業技術顧問的模式。整體來看,名校技術人員“紮堆”也是在整個評選中機器人賽道較為鮮明的特色。

04

元器件

全行業“缺芯”打開國産化加速視窗

2021年,受疫情引發的市場供需失衡影響,晶片缺貨潮席卷了所有數字智能化産業,給智能汽車、消費電子、物聯網等行業企業都帶來了不少困擾。為加大“國芯”的發展,不僅是政府部門在積極通過制定政策來發展相關産業,市場也重點關注元器件領域。

比如,微控制器(MCU)晶片有廣泛的市場應用,是數智化轉型的關鍵。在一個個MCU的控制驅動下,工廠中的工業控制系統、資料采集系統,生活中的汽車電子、家用電器等才得以運轉。在本次評選半導體及元器件賽道中,該領域科創企業樣本較多,涉及應用包括智能汽車控制、計算平台、智能座艙,電池控制單元,高精檢測器件等。

有研究報告顯示,在一輛車裝備的所有半導體器件中,MCU大概占三成,包括動力控制、底盤和安全、新能源車電池管理、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等方面都需要使用多顆MCU。同時,MCU是物聯網的核心,是各種互連裝置的中央處理元件,目前已經被大量應用在物聯網的三個領域——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工業,5G賦能物聯網有望帶動MCU市場快速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對于汽車還是消費電子領域,上遊半導體及元器件企業雖然相對“隐形”,但利潤卻要顯著高于下遊行業。研究顯示,全球MCU廠商整體毛利率高達60%以上。是以在此領域作出國産化突破在支援“補鍊”的同時,企業也有望獲得相當可觀的商業價值。

與此同時,上遊半導體及元器件投入門檻也很高。

本次納入評選樣本的科創企業中有相應展現。尤其是與半導體高度相關的評選企業,根據天眼查資料,這些公司2015年至今均進行了多輪融資,平均披露融資事件達6輪以上,而從融資金額來看,納入評選的半導體晶片科創企業多數在B輪階段就獲得了1億美元以上的融資支援,最高單筆融資額達到數十億元人民币。資金密集投入成為本次評選半導體及元器件賽道的顯著特點。

05

産業資本

從“網際網路+消費”到“網際網路+産業”的轉變

金融是科創發展的血液。尋找優秀産業投資人也是本次活動的重要方向。

以智能汽車産業賽道為例。研究員通過統計分析近15年來的自動駕駛投融資事件了解到,其中共有611個創投機構或者個人參與到了393筆投資事件當中。

綜合投資頻率、投資機構屬性以及投資成果等方面次元後,可以發現多個現如今發展較具典型的自動駕駛企業背後,有多家國内知名投資機構參與投資。

其實做産業投資,或者說專家型投資已成為未來重要趨勢。從近5-10年的創投賽道來看,過往以網際網路+消費為代表的賽道最受創投青睐,這得益于商業模式一旦快速确定,投資回報可期。相比之下,産業投資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對投資人的專業素養要求高。

多名投資機構代表在調研中表示,目前已沒有那麼多容易的賽道,讓投資人推演一下商業邏輯就能快速做出投資決策。通用型投資人越來越難,需要專家型投資人長期在産業端深耕,在範式轉移中把握投資機會。以新消費為例,不僅是關注消費者面前的某一款産品,而是關注産品背後的産業鍊變局。

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基協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4561家,已備案私募基金196852萬支,管理基金規模15.97萬億元。其中創投基金10398支,管理規模1.6萬億元。創投風投機構新完成募集的基金數量為757支,募資總金額為2414.35億元,較2019年上升了48.2%。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IT、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半導體及電子裝置等行業。

對此,有業内人士分析,過去,用網際網路投資思維的理論來投資科技産業已經行不通。目前,許多創投機構也紛紛開始重金招攬有産業實踐經驗的複合型人才,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而創投思維的轉變也跟市場環境變化相關。如今科技行業已發展到一定程度,模式創新性的企業将大大減少,未來投資的對象将轉變為科技創新的企業,且是有技術護城河以及轉化能力的企業,更要“沉”下去,不能隻看報表和模型預測,要更懂得産業發展路徑與業務模式。

但有創投代表也強調,“商業化”仍是投資的核心要義,為技術而技術卻不能商業化,是無法得到資本青睐的。

出品:南都科創工作室

活動策劃:任先博 甄芹  活動統籌/行業分析:研究員 徐勁聰 陳培均

資料合作夥伴:天眼查

資料統計說明:融資平均次數以公司成立開始計算,納入樣本分析的企業成立時間為2010年以後。

繼續閱讀